当前位置:踏雪无痕>历史军事>蜀汉之庄稼汉> 第0304章 无处不在的传说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304章 无处不在的传说(2 / 3)

”  李遗点头应下,同时心里暗暗想到,此事最后只怕还是得兄长出面。  中宫谒者令者,隶属大长秋。  而大长秋,职掌奉宣中宫命也。  说来说去,最后还是绕到了皇后身上,兄长与皇后之间,嗯……好像还是比较好沟通的。  想到这时,李遗不禁舒了一口气,虽然此行没有找到张机的消息,但能从大人这里得到门路,想来也可以向兄长交待了。  (注:大长秋及下属一般是宦官所任,但蜀汉是个特例,极少用宦官。这个从董允掌管宫中,许慈在原本历史上最后当上大长秋之职就可以看出来。个人猜想应该是诸葛亮吸取东汉宦官之乱的教训,极力打压宦官的结果。)  “孩儿回南中多时,却少见大人。如今大人方回府中,孩儿只怕又要返转锦城汉中,不得长侍大人身边,当真是不孝。”  李遗看向坐在上头的李恢,只见自家大人两鬓已有斑白,当下心里不禁有些感慨地说道。  李恢倒是看得开,摇头笑道,“我儿何故作此儿女之态?当今天下大乱,正是男儿建功立业之时……”  想起自己从一个督邮做到大汉的都督之位,心下更是慨然。  “我得朝廷所重,镇守南中之地,已算是得居高位。此生所愿,便是能帮大汉把这南中之乱平了下去。你既是我儿,当不要堕南中李家之名。”  “孩儿谨记大人教诲。”  李遗心下翻腾,连忙应下。  孟琰的消息,李恢一刻也不敢耽搁,当日就派了快马带着密信送锦城。  得知南中那边来了紧急密信,诸葛亮心里吃惊,立刻就让人把密信拿了进来。  南中如今是大汉最紧要的地方,那里的每一个风吹草动都让诸葛亮操心。  而且一听到是李恢的紧急密信,他还以为是又出了什么事,哪知一打开一看,眉眼之间,马上就喜意盎然。  “好!好哇!”  诸葛亮连说了几个好字,感觉坐着不得劲,又站起来连走几步,似乎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又把书信再看了几遍,生怕漏了一字。  “好!好!”  诸葛亮只觉得心怀大畅,哈哈一笑,对着旁边的蒋琬说道,“这夏粮刚刚入库,没想到这南中又传来好消息,当真是天佑我大汉!”  “李都督有何喜事传来,竟然让丞相如此失态?”  这些时日,丞相笑的次数比前几年加起来的次数都要多,作为丞相的学生,蒋琬虽然不知道丞相又在高兴什么,但看到丞相如此开怀大笑,蒋琬心里也是极为高兴。  “南中大族,孟家有人来降了。”  诸葛亮把手中的信递了过去,“此人可不简单,人称孟家之虎。可算得上是叛军的一大虎将,觉得那叛军首领孟获器重,没曾想竟然会暗中来降。”  蒋琬接过密信,还没等打开看,就听到丞相说出此话来,不禁惊讶道,“竟有此事?”  继而又喜笑道,“果真是大喜事!”  只是待他看完密信后,却又有些疑虑,“丞相,李都督只说了此人来降,却是未曾探明是真降还是假降,万一……”  “不管是真降还是假降,都算是大喜事。”  诸葛亮摆摆手,笑道,“若是真降,那自是大好事。就算是假降,我等也可从中探知那叛军的虚实。”  “那南夷之人,若论勇悍,那自是令人信服,但若论计谋,”说到这里,诸葛亮轻蔑一笑,“却是差之甚远。”  “哦,不知丞相此话怎讲?”  蒋琬听到丞相这么说,自是知道丞相心里有了计较,连忙虚心请教道。  “公琰且看。初时我曾叫李正方连写六封信,欲以此安抚叛军。但那但雍闿却只回一书,其言极是傲慢。不臣之心,南中尽知。可见那时叛军欺我大汉正值危急之时,骄横之心甚盛。”  “但如今,那叛军外断了东吴之援,北上又遭李德昂所败,还有那永昌,”  诸葛亮提起永昌,语气也不由地顿了一顿,这才继续道,“永昌虽孤悬在外,但从民团所探来的消息来看,我猜测永昌应仍在坚守汉节。”  “丞相何以知之?”  永昌自南中乱后,断了联系,蒋琬看到丞相说出此话,连忙问道。  “叛军久未得寸进,心中必是着急,他们一旦攻下永昌,只怕恨不得天下皆知,以求振奋军心。更可让那曹贼觉得有机可趁,进犯大汉,让他们得以喘息之机。”  “可如今虽然总有消息传来说永昌早已沦落,但其中皆是语焉不详,多有前后矛盾之处,故皆不可信。”  “由此看来,那叛军竟是连南下都不可得,当真是犹如困于笼中之鼠。若是假降,那也是被逼得出此下策,以求突破。所以就算孟琰是假降,我亦观得叛军当中,人心必有不稳之像!”  诸葛亮越说越是高兴,手拳击掌,看向蒋琬,眼中大亮,“公琰,平定南中的时机,只怕日不久矣!”  “对了,那粮食,收集得如何了?”  说起南征,诸葛亮第一个反应就是粮草。  “回丞相,今年的粮食收成比去年的大熟之年还要好一些,不少大户人家愿意卖粮。只是这粮价……”  蒋琬迟疑了一下,“这粮价却是没跌多少,和往年平价差不多。”  “我知道。”  诸葛亮点点头,“屯垦汉中,也是要费不少钱粮的。粮食虽然丰收,但汉中那边却是要耗费不少。粮价下不去也是正常。但只要他们肯卖就行,粮价高一些,那也是无可奈何之事。”  “再说了,如今朝廷好歹也有些……进项,能买粮食,那就尽量多买一些。”  朝廷屯粮,以备饥荒,那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