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71 章(3 / 17)

大汉人丁凋敝,国民不安,自然会行安抚民心之策,此边疆军令调整被认为罪己诏?

秦始皇迷惑…秦始皇不解,作为史上第一个帝国皇帝,首次听到后世罪己诏说法,不由得自问:后世变成如此严苛吗?

那…他先祖秦穆公不听群臣劝阻,执意伐郑,结果遭到晋军设伏,大败于崤…那他作的‘秦誓’,也是罪己诏?

他抬手揉了揉额角,心里默想秦誓内容,惟古之谋人,则曰未就予忌…仅从字面看,穆公也没认错?

秦始皇拧眉,国君认罪,岂不是折损帝王威严?

【所以汉武帝‘轮台诏’根本不是罪己诏,而是调整对外作战的军事策略的诏书,用两字概括:停战。

他跟后悔怎么扯上关系的呢?

汉武帝后悔之语出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

天幕语气微微怪异:【汉武帝有悔,是因大宋为改积弱积贫,宋神宗起变法改革企图强国,王安石各类‘变法政策’参考了桑弘羊改革之举。

作为变法新党对立的‘旧党’,司马光政途受阻后,与‘新党’王安石相抗,加之新党变法有参考桑弘羊改革之举,是以在资治通鉴中采用‘汉武故事’内容,有悔过一说】

翰林学士司马光?

赵顼一愣,下意识地将目光落到清瘦人身上,怔了怔道:“司马中丞不愧是学术通明之人,清明于史不负德性之名。”

司马光是参知政事欧阳修举荐,当年他多方征

求治国方略,对方‘节流’政见,以此挽宋救世。

但节流政策与他改制不合,如被他不喜,与他略不有合,所以一直未能定下何种改革之制。

看来…未来他力撑王参知变法…

而刚刚升为参知政事的王安石,瞪大了眼,他与君实为好友,都想拯大宋与危难,为何会走到对立相抗?

【真正的罪己诏是什么样的呢?】

扶苏认出了天幕展出的诏书:‘罪当朕躬,弗敢自赦,唯简在上帝之心,其尔万方有罪在予一人,予一人有罪无以尔万方。

这是商灭夏后,汤为安抚民心下的诏令,出自尚书.汤诰。

这也是罪己诏?

至于另一封诏书…

他目光落到天幕尾部的几行字:

朕德望微薄,克承大位以来,下给增添了百姓的怨尤,上震动了星辰日月……朕反思后意识到,所有的错咎都在我一人身上。

官吏们还要恪尽职守,对我的过失要给我指明,千万不要有所顾忌、有所保留。

因为日食下罪己诏?

扶苏微愣,不知这封诏书出自哪位帝王?

他觑眼细望,才在天幕角落发现一行小字:东汉明帝刘庄?

他一怔,这位汉明帝似乎...也创建了太平盛世?

只是后世连日食也要归罪于帝王?

天幕没有解答他的疑惑,而是继续道:【‘轮台诏’通篇无‘罪’字,唯‘朕之不明’四字,勉强跟忏悔靠得上边而已。

‘轮台诏’和“罪己诏”挂上钩,是因宋孝宗北伐失败,下诏责揽罪于身,为此杨万里特写‘读罪己诏’一诗宣其感悟。

其中诗句‘莫读轮台诏,令人泪垂’,将宋孝宗下的‘罪己诏’比作汉武帝‘轮台诏’,从此‘轮台诏=罪己诏’】

朕放缓对西域的经营,让百姓得以喘息,使国力得以恢复。

推行重农政策,让百姓休养生息,怎么在你大宋嘴里变成罪己诏了?

刘彻面带厉色,对大宋及后人曲解又无可奈何,先前天幕讲解‘孟姜女哭长城’时,他还嘲笑秦始皇被人曲解太甚,如今天上一口锅砸到自己身上.

而卫青等人头上则冒出大大的问号:朕之不明何时成悔之名词了?

汲黯想到元光陛下求贤良诏书:朕之不敏,不能远德...

张汤想到文帝曾下诏:无以朕之不德,而专乡独美其福...

……

怎么又是你大宋?

不德、不明、不逮、不敏等词语常用于诏书内容,表示开心、伤心、揪心等词汇,‘不明’指未能明察秋毫,其严重程度甚至比不上‘朕之过失’四字。

强行将轮台诏与罪己诏扯上关系,是暗指他们作为汉臣皆是庸臣,不能辅助陛下澄清天下?

诸臣面上愤然,他们为陛下择谥号为‘武’,足以表明陛下平生功过,既有开疆拓土之

功,也有穷兵黩武贬义。

盖棺定论的事你后人为何要画蛇添足,以古讽今?

你大宋既看不上我大汉,现今又污我陛下名誉,若不是.霍去病抱臂恨恨道:“大宋倒是好运,是后世朝代,若与汉同期...哼哼!”

汲黯&张汤&主父偃等人:(撸起袖子狠狠点头)

【所以汉武帝悔吗?

有,但更多的是担心他精选的辅助大臣,能否延续他定下的政治基调,让大汉继往开来恢复元气,改善国内沸腾、民生贫苦的局面!

临终前的汉武帝,是在走钢丝与天对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