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踏雪无痕>历史军事>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234章 范仲淹的两难境地(二合一)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4章 范仲淹的两难境地(二合一)(1 / 6)

第234章范仲淹的两难境地二合一

宝元二年十二月底,宋国河北路经略使兼政制院候补同知范仲淹统率河北路诸军,大败辽军。

辽国军队死伤惨重,损失了至少七八万兵马,狼狈逃回了国内。

这么大的损失,即便是对于兵马强壮的辽国来说,也可以说是元气大伤了,让辽国皇帝耶律宗真惊恐不已。

他收拢了大量溃卒,重新整顿士气,再加上南京留守的三万士兵,勉强在析津府周边城镇布置二十万人,防御宋军的进攻。

不过意外之喜的是,得知宋军杀来,处于宋辽边境线上的汉人百姓一个个吓得魂飞魄散,连夜带着家当往北逃跑。

甚至连土地和房子都不要了,一个个拖家带口,有些嫌弃自家鸡鸭羊牲畜跑得慢的,扛着鸡鸭羊一路飞奔。

而且不止是边地百姓,就连析津府的汉人百姓听说宋国打来了,都是踊跃参军,要求上前线杀敌,仿佛同为汉人的宋国跟他们有什么深仇大恨。

于是短短半个月不到,涞水以南的各县十数万百姓,那是逃得空无一人,连明年马上就要收割的粮食都不要了,就只想逃命。

范仲淹见此也是无语,虽然已经想办法张贴过安民告示,表示汉人不打汉人,绝不会欺压百姓。

战争就是这样残酷,就好像后来金人崛起,这些属国和属部落不堪辽国压榨,最后加入金国,覆灭了辽国一样。

范仲淹笑道:“这倒是不劳仲宝公牵挂,我主陛下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自是能得到官家信任,不会有失。”

“唔”

最终经过深思熟虑,老范也仅仅只是控制住了范阳以及周边城池,没有再越过涞水对辽国重兵把守的析津府展开进攻,免得出了差错,让来之不易的胜利功亏一篑。

康定。

龙凤团茶地位堪比后世武夷山大红袍,乃是皇室专享的贡茶,基本上也就皇帝赏赐能够得到。

不仅仅是这几年国内不稳,最重要的是河北路民生已经非常惨淡,甚至有些地方已经闹起了饥荒。

张俭摇头拒绝,虽然他很心动,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也是一个原则性很强的人。

范仲淹默然片刻,说道:“若是开战的话,辽国会如何?”

“仲宝公喜欢就好。”

若是继续打下去,进攻可比防守花销大得多,因此老范也不得不考虑大宋的国力是否还能够继续撑下去。哪怕能撑下去,国内怕也是民不聊生,揭竿起义者不计其数了。

听到他的话,张俭动容,中国之富,让他叹为观止啊。

“每年不固定额,但基本上不会少于二十万贯。”

塘骑将他们拦在范阳城外,向范仲淹通报了辽国使者到来的情况。

虽说有赵骏保着肯定安然无恙,但收复燕云一部分土地的功劳确实太大了,再加上取消了岁币,到时候朝野上怕是让他辞官致仕的都数不清了。

除非有另外一件事,能够比土地更重要。

因为这是事实。

张俭舔了舔舌头道:“陛下曾经赏赐过我半斤,老夫视如珍宝啊。”

张俭没有丝毫被拆穿后脸红的意思,只是淡淡地道:“经略相公有这份忠诚是好事,不过有些事,该做与不该做,希望相公能明白,相信大宋皇帝也能理解相公之苦心。”

古人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哪怕你们不管北方百姓,只想与我们死战。为了维持军队花销,势必又要继续加征赋税。南方我们或许打不过去,然赋税大头全部加征在南方百姓头上,他们会不会造反起事,会不会抗拒官府?”

那就是再打下去,辽国只会用两败俱伤,甚至同归于尽的办法与宋国玩命。

在他三年前因年老致仕时授其洛京留守、尚父、行河南尹,进封秦国公。去年更是进位韩王,可谓是相当恩宠。

范仲淹大军压境,倒是没有攻城。

这属于五代十国的老疑难杂症了。

如契丹国志记载,某年宋皇过生日,辽国送了大一堆礼品,包括马匹、兽皮、金箱子、银箱子、水晶腰带、海东青等等。

范仲淹的眉头顿时紧皱起来。

所以辽国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同时也为了避免国内崩溃,造成内乱不止,然后让宋国在旁边看戏,等辽国处于无休止内乱当中,再坐收渔翁之利,辽国必然会选择殊死一搏。

得知是张俭出使,范仲淹竟然罕见地亲自到衙门口迎接。

范仲淹道。

“唉。”

他的语气很平淡,但这种平淡当中,却隐含着一股毅然决然地强调。因为张俭并不是在虚张声势,而是在用极为平淡地语气说一个残忍的事实。

“此事确实是我大宋理亏.当今陛下仁厚有加,不愿黎民生于水火,我回开封之后,陛下就会让我主持变法革新,削减冗费,取消苛捐杂税,以缓百姓之急。”

等张俭从马车上下来后,范仲淹迎了上去,拱手说道:“范仲淹见过仲宝公。”

既然你为了颜面不直接给岁币,那就把这二十万贯当作是寿礼,双方互相给个台阶下。

后方的军队要么运粮,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