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5章(2 / 3)

, 此时必是他更胜一筹 。

不过 , 这个答案已经没有验证的机会 。 颜琪早在成为湖广解元的次年便奔赴春闸 , 一鼓作气通过会试 , 最终名列二甲 。

此外 , 谢拾还认识了同出郴林一县的 “ 郴林四友 “: 于方远 、 龚行 、 楚浩然与 3

长川 。

四人既是同乡 , 又是同窗 , 在当地名气颇盛 。 相较于泊阳县 , 郴林县可谓文华荟萃 , 自古以来出过许多才子 、 文豪 , 饶是如此 , 四人同登桂榜且皆名列前茅的消息传开 , 仍是令郴林县大大露了一回脸 。

此番他们算是 “ 不打不相识 “。

从前于方远几人曾见过谢拾几篇文章 , 对其才华心底有数 , 自认确实在他们之上 。 可解元之位飞了 , 终究有几分不甘 , 毕竟都是年少成名的人物 , 谁能无几分傲气

然而 , 等谢拾的考卷被公之于众 , 他们心底那点顽强的不甘立时便被础得粉碎 。 非但他们如此 , 同案考生哪个不是如此 ?

一一都知道解元郎才华横溢 , 但只有试卷的直观对比摆在眼前 , 才知彼此差距 。

尤其是 《 易 》 经一房的考生 , 若说其他人还只是震撼于解元郎的才华 , 以 《

易 》 为本经的一众考生却仿佛遭受到降维打击 : 哪怕再苦读十年 , 他们便能追得上否

原本还有不少中举考生摩拳擦掌 , 欲奔赴来年春闹 , 瞬间被打击得失去信心 :

就他们这点水平 , 还是再读几年再谈会试罢 !

不得不说 , 谢拾 “ 祸害不浅 “。 须知若是以他为标杆 , 今科举人都不必考会试了 。

像是于方远等人 , 就颇有自知之明 。 哪怕未能如愿摘得解元之位 , 他们自认在举人之中都是一流水准 , 通过会试理当不难 , 故而他们早早做好来年赴京赶考的准备

“ 谢兄你呢 ? 是否欲赴来年春闹 ?“ 说完自己的打算 , 于方远不免问及谢拾 。

看他跃跃欲试的眼神 , 颇有再较高低之意 。

“ 不了 。 “ 谢拾摇头道 , “ 我年岁尚浅 , 不急于入朝 , 今后打算游学南北 , 增益所得 。 “ 他想起数年前曾有过的 “ 梦愚 “, 既然已有举人功名 , 该是圆梦的时候了 。

于方远几人不由得连叹可惜 。

颜珏却赞同道 :“ 如此也好 。 年岁太小入朝难免吃亏 , 多等几年未尝不是好事 。

俗话都说 “ 嘴上无毛 , 办事不牢 “, 就说同样是授官任职 , 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孝子哪里能得上官信任 ? 又能办成什么差事 ?

只是这样一来就得再等四年 , 未免可惜 …... 蓦然 , 颜珏想到什么 , 又道 :“ 三年后便是圣天子五十大寿 , 朝廷历来有恩科惯例 , 兴许会试之期会提前一年 。“

所谓恩科很好理解 , 往往与朝廷的重大喜事有关 。 若是这一年没有科举考试 ,

那么恩科就是加科 。 若是恰好与乡试或会试撞在同一年 , 那么这一年的常科就是居科 。 因着乡试与会试分别在前一年的秋天和后一年的春天 , 一旦被划为恩科 , 便会被集中到一年 , 或是前者推迟或是后者提前 。

如此看来 , 颜珏的推测很有道理 。 谢拾暗道 : 看来得提前准备 , 免得措手不及 。 这样一来 , 留给他的游学时间便只有两年 !

来年二月便是春闸 , 看似还有足足四个多月时间 , 路上赶考便要花费大半 。 颜珏等人即准备入京赶考 , 自然不好继续耽搁 , 九月中旬 , 践别过后 , 他们便匆匆离开

而谢拾一行人亦踏上返乡之路 。

今年年初 , 姚九成已与未婚妻肖小姐成亲 。 以他二十二岁的 “ 高龄 “, 比他只 |

三岁半的肖小姐愿意拖到现在已是难得 。 而正值新婚燕尔 , 浓情蜜意 , 他便不得不离乡赴考乡试 , 此时的他可谓归心似箭 。

张宥与李道之虽未成亲 , 但家中已经相看好人家 , 只等着他们乡试过后便成亲 。 无论此番能不能中举 , 其婚事都不能再拖 。 而即将成亲的欢喜亦冲淡了落榜的沮

回乡路上 , 谢拾便接连收到了两人的请帖 , 看着二人脸上憧憬的笑容 , 尚未开窍的谢拾莫名感觉嘻得慌 。 他不由将目光投向徐守文 , 单身联盟只剩下徐师兄了 。

接收到小师弟投来的眼神 , 徐守文莫名领悟了他的意思 , 不由笑道 : “ 其实我也是有婚约的人了 , 此前忘了同阿拾说 。“

早在他顺利通过院试后 , 徐夫子便在寄来的书信中为他取好了字 , 顺便附带一桩婚约 。

一一徐守文 , 字定章 。 至于那位婚约对象 , 是素未谋面的国子监祭酒之女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