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1章(2 / 3)

这本就是谢拾发挥最出彩的两篇之一 。 拿运动来做比方的话 , 写前两篇书义的他尚处于热身阶段 , 作后两篇书义时 , 谢拾状态最是圆满 , 正值全力以赴驰骋之场一一而这一篇 《 中庸 》 的书义 , 甚至还是谢拾在两篇书义里优中选优最终誉抄出来的 。

这一题的完整题目是 【 明乎郊社之礼 、 褐尝之义 , 治国其如示诸掌乎 】 , 意为明了祭天地的礼节与在宗庙祭祀祖先的道理 , 治国便如同看自己的手掌一般明白容易

乍一看祭祀与治国并无关系 , 实则不然 。

只从现实的角度上讲 , 祭祀并不简单 , 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轻轻松松主持完成的 。

如何修庙 、 庙中陈列哪些遗器 、 四时献上何种祭品 、 钟庙中的神主牌按什么顺序摆放 、 参与祭祀的所有人如何按照辈分 、 职位以及爵位的高低来安排 , 每个人该做什么事 …... 能将这一切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 从头到尾顺利举行完一场祭祀的人 , 本就不是一般人 。 至少熟悉礼制 , 通晓人事 , 懂得将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上 …... 一旦大而化之 , 岂不就是治国理政之道 ?

当然了 , 谢拾虽是如此想 , 却知道科场文章若想打动考官 , 需得选择另一个角度来写 。 过于 「 务实 “ 的话 , 格局就显小了 。

于是 , 他选了另一个角度 。

“ 知所以治神 , 则知所以治人伟 ! “ 此时 , 李岱已是迫不及待捧起这篇文章 ,

开篇破题第一句开始 , 大声诵读了起来 。

谢拾此篇文章 , 核心思愚依旧脱胎于张载的 《 西铭 》, 想当初他便是依此在福州府现场 “ 演讲 “, 令无数读书人大受震撼 。

这篇文章思路如出一辙 , 相较于当初反而收敛许多 , 不曾提及公德私德 , 然而文采与笔意较之当初反而更胜一筹 。 此文只从 「 天地为万物之父母 , 以天子为宗子 ,

民皆为同胞 「 出发 , 融入儒家的 “ 尊尊亲亲 “ 之思愚 , 从而述尽 “ 仁 “ 之大矣 。

一一事天如事亲 , 孝敬祖先父母 , 爱护兄弟族亲 , 乃至爱及万民 , 治理天下岂有难事 ?

李岱诵完全篇 , 众皆哑然 。

方才还争得面红耳赤的四房主考官几乎不约而同偃旗息鼓 , 学起了周烈三人 ,

作者僧入定状 。

不争了 , 不争了 , 争不过 !

一时间 , 至公堂内鹄雀无声 。 只听李岱长叹一声 :“ 江山代有才人出 , 若考夫年轻二十岁与之同场 , 惟有避让一头矣 !“

这一评价已是极高 。

须知这位李阈考可不是普通进士 , 而是探花郎出身 , 连他都自承二十年前的自己不如谢拾 , 能让他避让一头的又是什么人 ?

一一榜眼 , 抑或是状元 ?

众人心思各异 , 却无有异议 。

倒是有几位考官愚起京城传言 : 「 那位誉满京都的湖广解元治的便是 《 易 》 罢 7“

再看脸上喜不自胜的周烈三人 , 他们暗自唷咕 : 唉 , 大好英才都便宜别人了 。“

副主考方允明却多想了一层 : 他们这位总裁大人 , 所治本经似乎同样是 《 易经 》?

众人思索之际 , 李岱已经看完后面的考卷 。 先是经义 , 他本以为此人书义已是妙绝 , 没想到其经义竟是尤胜书义一筹 , 恍惚让人以为是治 《 易 》 半辈子的名儒大家 ; 然后是第二场的论 、 判 、 诏 、 诵 、 表 , 这一看更是惊讶 , 直接将方才的印象抱翻 , 仿佛名儒大家变成了积年考更

至于最后一场的经史时务策 ?

在身为阈者 、 理政经验丰富的李岱看来 , 其策略可谓是义 、 理 、 气兼具 , 唯一欠缺的大概就是治理政事的经验 。 其文倒不是毫无根据的书生之言 , 显然作者并非那等只知闭门死读书的迂腐书生 , 而是切实接触过地方之事 , 故而才能做到言之有物 。

「 世间竟有如此奇才 …...“

李岱越看越是满意 。

这一回的会试主考 , 当真赚麻了 。

“ 此卷出自 《 周易 》 一房 ?“ 看罢 , 李岱抚须而笑 , 不胜欢喜 , “ 好 , 甚好 ! 如此良才美玉 , 合该入考夫门下 ! “

言罢 , 他提起墨笔 , 笔走龙蛇 :“ 会元之位定伟 !“

作者有话要说 :

感谢在 2024-04-16 01:42:05~2024-04-17 01:06:58 期间为我投出或灌溉营

液的小天使哦 -

感谢灌溉的小天使 : 玺萌 50 瓶 ; 熹微 7 瓶 ; 彩虹 、 琼玖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