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8章(2 / 3)

划推进变法 , 十年之内能有成果便心满意足 。 策论中的观点虽然对他造成冲击 , 却不足以让他采纳 。

简单点说 , 何万年并不希望出现变数 , 按照既定轨迹继续推行新政稳稳当当 ,

万一过度刺激守旧一派 , 影响朝堂反而不美 。

故而争执一番后四人反而达成共识 , 将此卷取为二甲第三十名 , 以省去一番波折 。

尘埃落定 , 王载连叹两声可惜 。

…... 万篇策论才气之高盖压众人 , 取为状元都不为过 。 但凡作者收敛一些 , 勿作惊世之言 , 至少三鼎甲的名额能有其一 。

…... 多半是个恩才傲物 , 没遭过毒打的狂生 。 也罢 , 年轻人经过磨砺方能担大任 !

从始至终不曾发表意见的李岱默认了这个处置 , 不曾刻意出言争取什么 。 哪怕他早就从笔迹与文风上大概猜出了作者身份 。

四人的盘算 , 李岱心知肚明 。

三百篇策论天子岂有耐心一一去看 ? 故而最终呈送到天子面前的只有一甲三篇 。 纵然天子多读几篇也轮不到二甲第三十名 。

四人之所以这般默契将此卷排名压下 , 策论本身过于激进只是其一 , 更重要的原因是不想让天子看见 , 徒生风波 。 文章作得太好 , 着实有盎惑人心之能 。

计划虽好 , 奈何 …...

李岱的目光不动声色从四人脸上掠过 , 随道他这几位同僚的盘算大概要落空了 。

俏若被压的是其他考生 , 落入二甲或许翻不起丝毫浪花 , 奈何这个人是五元在手 , 距离 「 六元及第 “ 只差一步之遥的谢拾 。

天子无论如何都不会不闻不问 。

几人的心思终究是白费 。

其实以这篇文的才气之高 , 他们不该联想不到谢拾身上 。 然而此前谢拾只以才华出名 , 科场作文一贯求稳 , 凭义理文采打动考官 , 从来没有过故意标新立异的兆例 。 否则的话 , 他早就传出了这方面的名声 。

因此 , 几名内阁大学生一时联想不到他身上实属正常 。 谁能想到科场上稳了一路的人突然在最后一关的殿试上浪了起来呢 ?

九月十九日上午 , 常朝已毕 。

天子摆驾文华殿 , 传读卷官入内 。 于是 , 以首辅何万年为首 , 众人捧卷依次入内 。

礼升 , 何万年首先展开第一份试卷读了起来 , 而后是李岱 、 张澎 , 三人一人一篇 , 依次读完了被推选为三鼎甲的三篇策论 。

读罢 , 几人垂首侯旨 。 皇帝若想再听几篇 , 他们便将 “ 接力棒 “ 传给下一个人 。

殿中寂静 , 天子迟迟未曾出言 。 众人心中悌悍 , 不知天子是否对这三鼎甲不满

天子心中的确略有失望 。

并非三篇策论不好 , 只是未曾达到其心理预期 。 谢拾苷年曾上达天听 , 其会试文章天子是看过的 , 这三篇策论较之皆有不及 。

天子倒是不曾想过谢拾的文章不在其中 , 只以为是谢拾殿试发挥不如会试出彩 。

有实力却发挥失误 , 无非是心理因素 。 这就令此前期待过高的天子心中略有失望 。

转念一想只是个未及弱冠的年轻人 , 寄望太高反而握苗助长 , 天子随即心平气和 。

现在摆在天子面前的难题是 , 三篇策论不相上下 , 糊名又不曾揭开 , 一旦点错状元 , 岂非错失 “ 六元及第 “ 的文治之功 ?

…... 唉 , 这谢知归若是殿试发挥一如既往超群绝伦 , 此时又何须他来为难 ?

天子不动声色 , 颌首赞道 :“ 三篇俱为佳作 , 难分伯仲 , 却不知是何人所作 ?

按照 《 齐会典 》 规定的科举程序 , 本是先定二 、 三甲名次 , 再由陛下御笔定一甲名次 , 最后读卷官才揭开糊名 , 填写黄榜 。

只是大齐立国已有百余年 , 许多纸面上的规矩早已不再作数 。 天子既如此发问 , 听懂言下之意的读卷官们当即拆开弥封 。

三篇策论的考生姓名籍贯立现 : 浙江江博物 , 南直隶严元浩 , 福建申遇时 。

272727

天子与众阈臣皆是面色微变 。

众阈臣终于隐隐意识到那篇惊世骇俗的文章究竟是谁人所作 , 天子则是双眉微

壁 。

会元的文章岂能不在三鼎甲之列 ? 他的目光扫视众人 : 是会元失误还是阎臣失职 ?

天子开口问道 :“ 胺听闻今科会元有超逸之才 , 他的文章在何处 , 予胺一观 。

谢拾并非无名小卒 , 而是今科会元 。 天子提出要看他的试卷 , 阊臣没有阻拦之理 。

很快 , 谢拾的试卷便呈送御前 。

天子先是被他的书法吸引 , 多读几段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