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和谈(2 / 5)

得甩手就走 , 将谈判事宜都交给了同行的使团成员 。 压力一下子给到了这几位使者身上 , 几人喝着鸿肺寺属官端上来的凉茶 , 无奈地与许义磨起嘴皮子功夫 。

许义趁机打探起草原之事 , 使团中并非每个人都口风严密 , 终究有人抵挡不住礼金攻势 , 与他吃过几回酒 , 便什么都说了 。

笼罩在草原上的迷雾顿时消散的七七八八 , 大齐君臣得以一窥草原诸部底细 。

与大齐并不接壤的北燕二部且先不提 。 且说分裂成东燕 、 西燕与南燕的北虏三部 , 南燕王庭自词为正统 , 其实力亦是三部之首 , 东 、 西二燕与之相比弱上不止一筹 , 但二者齐心对抗南燕 , 南燕亦无可奈何 。

据说二燕之王甚至派遮使者北上联络包括北燕二部在内的诸胡 , 口口声声南燕王乃是弑父篡位 , 颇有号召群雄讨逆的意图 。

收到消息的南燕王差点气得吐血 , 当场对长生天立下毒誓 , 有生之年必诛此二贼 。

南燕王庭之所以主动与大齐谈和以求互市 , 未尝没有 「 先安内而后攘外 “ 之意 。

不然 , 若是大齐与另外两部之间达成默契 , 内外交困的南燕王庭可就危险了 。

这个消息令朝中底气更足 。

一一急着谈和的显然不是大齐 。

其间亦有人晤蹭 , 提出另一个想法 : “ 或可联络东 、 西二燕 , 与之共击南燕 ?

此言一出 , 立刻有人反驳道 :“ 不妥 。 南燕已是众矢之的 , 本就势单力薄 。 大齐

当扶弱而抑强 , 故而当盟南燕而拒东西 。“

也有机灵鬼表示 , 何必只选一边呢 ? 眼看草原内乱 , 他们大可派人多多搅浑水

嘛 。

无论如何 , 当下站在南燕这边确实更符合大齐的利益 , 双方若是达成和议 , 也

好方便南燕王庭腾出手来 , 应对诸部之围攻 。

既然如此 , 互市当有可为 。

说到这里 , 又说到了互市的先决条件 : 先斩叛贼萧定邦 , 然后方可以言互市 。

从许义收买的使团成员口中 , 众人方知元穆并没有说谎 , 萧定邦与南燕王庭并无臣属关系 , 当然 , 他也不曾服从东西二燕 。

此事说来话长 。

当年南燕考汗王元屠尚在 , 此人颇有雄才大略 , 一心统一草原 , 重现大燕辉煌 。

彼时萧定邦只是边关小将 , 每战必为前锋 , 作战悍勇 , 弱冠之年已成军中一颗

新星 。 标次北虏史边 , 萧定邦恰好率一队人马巡边 , 他冲锋在前 , 将一小股侵入附近

村庄的北虏骑兵斩杀殆尽 , 事后以负伤为借口暂时休整 , 让队友们先去支援别处 。

人走后 , 萧定邦才从尸堆中翻出一个人来一一此人看似与寻常士兵无二 , 实则

身怀王令 , 萧定邦意外见之便对其身份生疑 , 故而明知此人不曾死透 , 他却没有声张他悄悄将此人带走救治 , 醒来之后盘问其身份 , 发现果然不一般 , 这竟是一位

北虏贵族 , 其名为元浒 , 乃是汗王元屠之侄 。

元浒落入齐人之手 , 本以为命在旦夕 , 没想到不仅捡了一条命 , 还被悄悄放了回去 , 条件便是一封让他捎给汗王的密信 。

信中具体内容 , 除汗王之外无人得知 。 左右只知他看过信后十分欢喜 , 得意洋洋道 :“ 齐主昏庸 , 白白屈了英雄 。 本王得此将门虎子相助 , 当如虎添翼 …... 我大燕运蒸蒸日上 , 并吞南北之日不远伟 !“

至此 , 萧定邦与汗王元屠这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人秘密建立了外人不知的联系 。

直至天佑三年 , 一变天下惊 。

萧定邦一击不成 , 远遁干里 , 在北虏接应之下远走草原 ; 天佑皇帝御驾亲征反遭伏击 , 只得传位于当今天子 , 含恨而去 。

世人皆以为萧定邦早已投奔北虏王庭 , 成为汗王元屠座下鹰犬 , 实则他与北虏只是合作关系 , 元屠对这位骁勇善战的平虏伯之子十分欣赏 , 甚至不惜许以王爵之赏

汗王之下亦有诸王 , 爵位低于汗王一级 , 各自拥有人口兵马 , 少以干计多则万计 。

元屠许以萧定邦的便是整整两干人 。

后者却只是拒绝 。

汗王元屠本欲继续拉拢这位勇士 , 实在拉拢不成或许就只能施以辣手 。 萧定邦却不给他机会 , 不久便悄悄出走 , 再无音讯 。

此事说来亦令汗王元屠引以为耻 。

故而中原盛传萧定邦投奔其麾下 , 为北虔鹰犬时 , 元屠不曾辟谣 。

一一总不能站出来告诉齐人 , 这家伙一身反骨 , 虽然背叛齐帝 , 却也不肯效忠大燕 , 已经提桶跑路了罢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