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款待(2 / 8)

人 , 架不住他手下有太多莎夫 , 双方又仇深似海 , 他岂敢在别人的地盘闸事 ? 以他的尊贵身份 , 与别人一换一才血亏 。

故而元穆从入城起就默默降低了存在感 , 眼看大齐使团被薛敬为首的

文武官员恭恭敬敬迎入总督府 , 而他们一行人却遭冷遇 , 元穆非但不以为忻 , 反而心平气和 。

而此时 , 的确没人在意他们 。

总督府中 , 摆酒设宴 , 文武官员齐聚一堂 , 招待来自京城的十二位使团成员 。

其中身份尊贵的魏王坐在最上首 , 而总督薛敬次之 。 这还是后者一力推让的结果 。

暖烘烘的炉火烤了起来 , 室内一片温暖 。 火光映照在一张张堆满笑容的脸上 。 常年驻扎边关的将领们尚是第一次见到魏王 , 言语中争相献好 。 即便魏王已经被过继出去 , 终究是天子的亲生儿子 , 此前他们哪里有机会接触到这等天皇贵宙 ? 若是给魏王留下一星半点的好印象 , 但凡对方回去后在天子面前提一嘴 , 前途就不用愁了 。

谢拾坐在下首 , 难得没有关注满桌菜育 , 他的目光始终落在一个人身上 。

此人年约四十许 , 正是一个男人最年富力强的时候 , 浓眉入鬣 , 双目炯炯有神 , 脸上满是风霜刮过的痕迹 , 给人的感觉却不动如山 , 仿佛再大的风暴都不能撼动他 。

这就是总督府的主人薛敬薛大帅 。

当初第一次听到薛大帅的名字 , 还是八年前的天佑之变 , 先帝被围兴安 , 全靠这位薛大帅以一己之力连破北虏诸军 , 解兴安之围 。 只可惜他的运气差了些 , 先帝的运气也差了些 , 围城之局虽解 , 先帝之命却不保 , 以至于这位立下勤王救驾之功的大功臣非但没能获得应有的奖励 , 反而因 “ 护主不利 “ 而受过 。 当今即位后 , 他又因并非当今陛下亲信而被 “ 发配 “ 边关 。

而这些与彼时尚是升斗小民的谢拾无关 。 他只知道若非薛大帅出现 ,

战事不会那么快结束 , 身在后方的嘉平府也未必能有那么安全 。 就算虏贼打不到襄平 , 也很有可能会因为越来越多的流民造就一场动乱 。

说薛大帅活人无数并不为过 。

此后这些年 , 随着他见识欲广 , 了解这位薛大帅的生平 。 得知其人出身普通 , 以剿倭起家 , 多年来平南蛮 、 灭西夷 , 抗北虔 , 战功赫赫 , 可以说哪里有动乱哪里就有他 , 堪称大齐最好使的救火队长 …... 谢拾对这位薛大帅的好感与评价蹭蹭上涨 。

此行前往北境 , 他最期待的不是草原上的诸位风景 , 而是一睹这位难得的英雄豪杰 。 只是见了人 , 谢拾却觉得这位薛大帅与他想象之中的形象存在不小的差距 。

他本以为自己看到的会是一柄钢刀 、 一头不怒自威的狮王 。 然而实际上他看到的是一座厚重沉默的山峰 , 平和而又淳朴 。

而这位几乎称得上如今大齐武将之首的总督薛大帅非但没有寻常武人的跋扈 , 更不像许多人刻板印象中那样粗鲁不文 , 反而是颇为儒雅 。 在争相讨好魏王的众将之中 , 这位薛大帅的存在丝毫不显得异样 , 因为他同样是讨好魏王的一员 。 只是他的表现不像其他将领那样粗暴露骨而已 。

他的说话艺术更像是文官那样投其所好 , 而不是赤 . 裸 . 裸的拍马屁 。

见魏王似乎对战事感兴趣 , 身为总督的他便拿出经历过的战士为例 , 其中详情与魏王一一说来 。

从小就向往英雄豪杰故事的魏王哪里顶得住这个 ? 要知道这可不是茶馆里的说书先生编造的故事 , 而是真正经历过战争的大英雄大豪杰绘声绘色讲来的真实事件 。

一顿饭都没吃完 , 本就对这个薛大帅颇有好感的魏王肉眼可见地好感蹭蹭上涨 。

谢拾在下首也是听得津津有味 。

短短时间里 , 他之所以能和魏王传出一见如故的 “ 谣言 “, 自然是因为彼此性情确有投契之处 。 薛大帅亲口讲述的战场风云 , 魏王都顶不住 , 谢拾当然也顶不住 。

同来的其他人却是淅淅皱起了眉 。

此行十二人 , 除却魏王这个正使 , 都是六部筛选出来的官员 。 换而言之 , 都是读书人 。 包括薛大帅在内 , 众多将领对魏王或明或暗的讨好 , 在读书人看来自然不耻 。

“ 薛总督天下名将 , 竟也行此诡媚之事 …...“ 谢拾邻桌 , 这几日与他同吃同住的户部主事刘训搁下酒杯 , 一副没眼看的样子 。 好在他还知道轻重 , 不曾站出来大声说话 , 只是私下里与谢拾唉嚷了一句 。

谢拾虽也感觉薛大帅的表现不符合他心中预想的形象 , 不像是战场上干军辟易的大帅 , 更像是老于事故 、 善于溜须的文臣 , 但刘训这话 , 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