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踏雪无痕>其他类型>清穿之天作之合> 第187章 完结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7章 完结(1 / 2)

630shu ,最快更新清穿之天作之合最新章节!

说开后,玉珍再面对弘昭,少了两份拘谨,多了两份活泼。

玉珍不比吴蓉,不是那种会做出一番事业的女子,但是她也不差,把王府搭理的井井有条, 虽说不上人人交口称赞,但是提起她,也不会落了弘昭的名头。

管家,外交,教养子女,渐渐的, 弘昭偶尔也会跟玉珍说一些朝堂上的事情, 玉珍也会时不时给弘昭一些惊喜,夫妻俩的过后生活,没有轰轰烈烈过,但是绝对称得上细水长流。

正昌十五年,康熙驾崩了。

去世时七十三岁,比历史上多活了六年。

人不操心,确实更加长寿,戈柔想到。

康熙七十三去世,在这个时代已经算是喜丧了,七十三算唱首了,他去世前都是笑着离开了。

他的子孙后代,后宫嫔妃,要说伤心的,也有。

其中以理亲王,戈柔,弘昭,最伤心。

至于胤禛, 他对康熙感情复杂,伤心也有些,但是真没太多。

康熙最疼爱的儿子是理亲王, 最信任看重的儿子是戈柔,最喜欢的孙子是弘昭。

他付出的那些真心,索性都有回应,他们确实是真的为他的离开伤心。

至于康熙后宫嫔妃,早年陪着康熙的老人大多数都已经走在他前面了,留下来了,多数都是着晚进宫的嫔妃,哪来的真感情。

跟康熙年纪差不多还能活着的,也都是些不怎么得宠的。

康熙的葬礼办得格外盛大。

正昌十六年,戈柔的大哥直亲王,二哥理亲王,十三弟怡亲王,带兵出征,发动了对倭国的战争,战争的原因是因为倭国长期以来对沿海的渔民进行烧杀抢掠。

其实这都是以前的事了,如今的大清可没有人惹,更没人敢随便抢大清渔民的船。

只是从前犯下的, 那也是旧账,而且还有一笔不能说的账在戈柔跟胤禛心里,不大不行。

这场战争结束的很快,从在朝堂上说要打,到发兵,再到胜利,也期间一共也就用了三个月,倭国投降的很快,打不过,开始投降。

谈判桌上,倭国怎么也没想到大清丝毫没有大国风范,可劲的要东西,倭国本来就不是资源多丰富的国家,一场谈判,一纸协议过后,彻底穷了。

其实这场战争并没有什么人员伤亡,戈柔要求纪律,虽然没有优待俘虏,但是投降者也不会虐杀。

倭国投降的快,大清更多是要东西,要资源。

倭国民众只知道输了,却没见到这场战争的惨剧。

几百年后的历史学家把这场战争称之为没有血的战争,这对倭国来说,也成了一个去不掉的耻辱。

中华思想,讲究宁可站着死,也不会跪着生。

倭国毫无反抗的投降,也成了懦弱的代表。

那些曾经加注在她记忆中的耻辱,终于还回去了,有仇自然要报,别说什么事情还没发生。

战争条款签署成功那天,戈柔跟胤禛说:“这辈子值了。”

上辈子她只是个普通人,最大的愿望是提升生活质量,在茫茫人海中努力的活着,没有明确的目标,不知道人生为何而活着。

胤禛笑了,他也算了却了一块心病,康熙活着的时候,没打,康熙去世后,两人终究安耐不住了。

“这才哪到哪?旁边还有一个棒槌呢!”

戈柔闻言突然想到另一个隔房邻居小棒槌。

要说仇恨,倭国当之无愧要排在第一位,但是要论恶心人,小棒槌比倭国还有恶心人,宇宙都是小棒槌家的。

“既然棒槌总说咱们的是他们的,那就成全他们就是了。”

既然他们都这么说了,为了以后能让他们光明正大的说汉字是他们的,端午节是他们的,中国结是他们的……不如把他们变成我们的,那就这话也不算错。

于是,正昌十六年,上半年大了倭国,让小日子没了好日子,下半年去发兵向北,不到三个月的时候,以后的小棒槌就没了。

当然了,作为战败国,虽然大清接纳了他们的土地,但是对他们的人还是有些排斥的,戈柔不觉得这有什么大问题,毕竟因果报应。

正昌十六年,打了两个国家,一个成了类似殖民地一样的存在,直接把对方打成了自己的管辖范围。

大清百姓安居乐业,对如今的生活还是十分满意的,对于战争,一部分觉得无所谓,既然能打,那就打呗,甚至还挺支持,还有一部分觉得战争不好。

朝堂也有不少不同的声音,好战的帝王有时也能拖垮一个王朝,如今大清局势一片大好,打仗,总有需要不安定元素。

就在所有人都觉得戈柔应该会继续这么打下去的时候,戈柔突然就没了动静。

军队时刻备战状态,但是却丝毫没有要再打的意思了。

戈柔又不是好战分子,当初打沙俄,一是因为资源,二来则是因为沙俄不老实,老实挑拨离间,造成了边关的不稳定,不利于朝廷接下来的发展。

打倭国,为渔民报仇,还有就是那深入骨髓的仇恨,不打,怨恨难消,即便未来史书上背负骂名,也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