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踏雪无痕>武侠修真>重塑千禧年代> 238 敲定(4k)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38 敲定(4k)(2 / 3)

风险是不是有点大了?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决策,而是关乎中芯的技术路线与接下来至少四五年的发展。
会议室里变得沉默。
方卓环视中芯众人,就在他准备点名的时候,CFO曾宗琳出声了。
“方总。”曾宗琳很感谢并且是绝对感谢方总对中芯的帮助,不管是管理运营的稳定还是技术方面的合作,这都是极其极其难得的,但是……
吾爱方总,吾更爱真理。
他斟酌着自己的发言,尽量不触怒危机中的易科掌门人、中芯的股东、冰芯的创始人、内地半导体的盟主:“中芯在16nm上的研发已经初见曙光,这两年的利润增长也有不错表现,现在这种时刻转道研发10nm,可能在财务上面会出现比较消极的信号。”
方卓喝了一口茶。
曾宗琳见方总没有反驳自己,心里稍微松了一口气,正斟酌措辞时看到了对面CEO王宁国颇为赞成的眼神。
他仍旧控制着说话的语气,委婉的探讨道:“中芯有希望在明年量产16nm,如果在冰芯的帮助之下,这个时间有可能再早些,如果中芯落地16nm,我个人坚决赞成它为易科代工。”
为易科代工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中芯这样做就可能也同样遭遇华盛顿的限制。
BIS已经延伸管辖权,而中芯必然使用了美力坚的技术和设备。
曾宗琳不是不愿意中芯付出,只是希望更合理的付出,这样按部就班似乎更能保证未来一段时间的产能供应。
就算到时中芯受限,享受和冰芯一样的待遇,那也至少保证到2017年中段的运转。
时间不就是这样一点点争出来和挤出来的吗?
“行业一盘棋,中芯取得10nm的突破更具战略意义。”方卓缓缓说道,“在现在和未来这个阶段,不光这一件事,我希望大家看待行业和企业的发展都更从这个角度出发。”
曾宗琳抿抿嘴,暂时潜伏在会议室。
王宁国看着思考的杨世宁,看着低头的曾宗琳,想着冰芯的情况,想着方总做事的决心,只觉头皮一片一片的发麻。
但他还是“咳”了一声,清清嗓子,准备发言。
方卓看了中芯CEO一眼,简洁的说道:“你先别咳。”
王宁国:“……”
话被憋在嗓子眼,有点难受。
方卓看了眼时间,九点五十九。
他抬杯喝茶。
十点整,会议室的门被推开,梁孟淞快步走了进来。
他也不坐,看了眼会议室里参会的众人,言简意赅的说道:“我有信心。”
四个字,只四个字,中芯到场高层却忽然仿佛在心里跟着叠了一层又一层的信心。
梁博士露面,显然是说10nm的攻关,也显然是表示这次将由他来带队,不然,方总不会摆这么认真的阵势,不会提出这样的要求。
梁孟淞何许人也?
曾经的台记弃将,但这几年频频被宝岛媒体惋惜他的离开,认为这是一次重大挫折。
现在的冰芯技术带头人,自从他加入冰芯,组建团队,接掌研发,先进制程的进度出现了快速的发展。
冰芯的技术发展当然不只是一个人的功劳,但梁孟淞也绝对是不可或缺的贡献。
这样的人,他理应也确实获得了业内人士的认可和尊重。
会议室里的气氛陡然一变。
方卓看向王宁国:“王总,你刚才想说什么?”
王宁国凝重的说道:“我想说的是,中芯冰芯,同气连枝。”
他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一边鼓掌,一边继续说道:“欢迎梁院士来中芯指导工作。”
中芯其他人本来没有这种时候鼓掌的意思,但CEO先带头,也就只好跟着鼓了鼓。
梁孟淞扯了扯嘴角,没说难听的话。
“梁博士会带着团队一起优先攻克10nm的研发,冰芯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按照我们原本的规划,如果顺利,有望在2017年的Q1进行试产。”方卓介绍着冰芯的研发情况,“现在到中芯,你们这边的设备还更先进,乐观点估计,也许中芯还能保证Q1的进度。”
中芯现在不光ASML的光刻机,有不少设备都比冰芯先进,因为,冰芯一定程度上在规避美系设备,但中芯没这样做,它最重要的是跟上技术研发的进度。
基于这种情况,梁孟淞这次率队秘密在中芯研发,或许不会推迟最终量产。
如果中芯这边能突破,冰芯继续进行工艺调整和优化,也就基本意味着同样突破。
方卓现在还在考虑一个问题。
要是中芯后续面临华盛顿的同等限制,那或许就有必要推动冰芯与中芯的合并,原先的“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需要进化成更究极的资源整合。
中芯正统在冰芯、冰芯正统在中芯之双芯合一。
反正都受限了,还有什么好说的,不如融合在一起来发挥更大的力量。
这是他受胡教授启发后的新思考,暂时还没和中芯这边沟通,打算看看情况再因地制宜。
会议室里的气氛变得热烈了起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