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202 章 202(3 / 20)

熊津大都督府长史,刘仁轨。

数年未见,那泗沘城迎接的半岛海风,没将他吹出年老体衰之相,反而像是因他在熊津地界上大刀阔斧地改造,越发有了一番雷厉风行之态。

李清月快步迎了上去,“老师自熊津回返,未能远迎,还望莫怪学生失礼。”

“行了行了,这话就不必说了。”刘仁轨无奈,“你若真有这么多尊师重道的想法,怎么不见你在泊汋督办要务期间往熊津多跑几趟?从辽东往熊津的海船也开不了几天吧?”

结果李清月可倒好,光顾着辽东那边的领地建设,愣是在熊津那头当了个甩手掌柜,仿佛是明知道老师能为她将该办的事情都给办理妥当,就直接自己不管了。

倒是往熊津这边的公函没少发。

百济故地的气候不佳,减税。

距离上一次敲打新罗的时间久了,再出使一趟。

要举行泰山封禅了,劳驾老师去将新罗使臣和部分未被迁移到中原内陆的百济贵族一起请来。

更过分的是,他人刚自青州港口下船,就收到了李清月额外发来的一封信函,劳烦他再帮忙做一件事。

李清月说话理直气壮:“若我动辄往返辽东与熊津之间,此前吐蕃与吐谷浑的战事有变,便无法及时传到我耳中了。”

刘仁轨:“……你这什么歪理邪说?”

虽说事实确实是她说的那么回事,但别以为用这样的理由就能蒙混过关。

偏偏李清月一点没觉得自己是在糊弄,“还有啊,我此前身在熊津的时候,和新罗王打了个不太礼貌的招呼,直接让水师奇袭了他们的王都,万一我这个熊津大都督常驻泗沘城,又让他生出了这样的担忧,容易引起两国争端。”

“既然长史

颇有能耐,我将此地调兵戍防的方向把控得当也就足够了。不必非要亲自坐镇,还显得我对老师有多不放心一样?”

李清月说到这里又朝着刘仁轨行了个礼:有劳老师操劳数年,学生若真有办事不妥之处,还请老师见谅。

?想看千里江风的《[大唐]穿成安定公主怎么办》吗?请记住[]的域名[(

刘仁轨无声地叹了口气。

安定都已将话说到了这个份上,他又何必继续抓着这个话题说下去。

面前的这个学生,即便在两年前敲定辽东领地边界又私占金矿的时候多有僭越之举,但这两年间她联手安东都护长史李谨行令高丽百姓归心,已做到了对他的承诺,将那番私心公心之论落到了实处。

她远赴边地参战的举动,更是俨然将生死置之度外,让人坐在熊津都督府内听闻她这个决定,也不免为她捏了一把冷汗。

如今吐蕃被击退,大唐国威得以在边地彰显,更让人为栽培出了这样一个学生而觉倍感骄傲。

所谓的礼数与规章,在为国为民办了实事的结果面前,都不是那么重要的东西。

他伸手按住了李清月的行礼,“新罗王金法敏亲自到了,公主要不要见他一见?”

“那个冤大头……新罗国事繁忙,还有劳新罗王亲自到来,我大唐乃是礼仪之邦,自然要见见他。”

刘仁轨的面颊抽动了一下,“大都督,你将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了。”

李清月浑不在乎地摆了摆手,“这不重要,总之,是该让金法敏感受一下我大唐的待客热情。”

她丢下这句话,便已顺着刘仁轨指示的方向走去,仿佛当真对于金法敏的到来有着此等惊喜的心态。

但刘仁轨又怎会不知,她这表现到底是因何而起。

“等等,”被留在原地的阿史那卓云本还因这出师徒再度聚首而觉欣喜,忽然在公主这个转道的表现中意识到了个严肃的问题。“你们还没解释,李敬玄和公主是因为什么而有矛盾的啊!”

接见金法敏确实很重要,但也不能这么吊起来了她的胃口,却不给出一个明确的解答啊!

刘仁轨答道:“既然方才那句是我回的,也由我跟你说吧。”

“公主在半月前往青州港口方向送了一封信,让青州刺史务必在我领着新罗使臣抵达后接到此信,按照信中所说,让使者书写一封奏表,以最快的速度送往长安。”

“这是为何?”卓云问道。

刘仁轨脸上露出了几分唏嘘之色,“只因自皇后陛下对外推行《建言十二事》后,便在争取一项权力。”

此前三位封禅的帝王,都是此等祭天告地之事中唯一的主角,然而谁又能想到,李唐的第一次封禅,竟会以提出皇后参与亚献,发起一次近乎惊天动地的改变。

但或许,当刘仁轨在熊津收到二圣临朝的消息之时,就已经能够想到今日会出现这样的一幕。

只是他不曾料到的是,这会来得如此之快!

在他对着卓云做出了这番解释后,卓云当即眉头一皱,“也就是说,在我

身居长安期间虽然还没听到过这消息,却已经是四品以上文官内部正在激烈争议的事情,在泰山封禅临近的时候更是必须尽快做出定夺,而正好,李敬玄此人是站在反对皇后亚献的立场上?”

“不错。”刘仁轨回她。“按照他的说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