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踏雪无痕>其他类型>盘点夺权篡位指南[历史直播]> 第 68 章 汉文帝(中)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68 章 汉文帝(中)(2 / 3)

尊重,其实内心忌惮的很,一听袁盎这样说,立马就坡下驴,开始在朝堂上表现的威严起来。

周勃这边也有家臣有谋士给他效力,这些人看自己的上司这段时间这么狂妄,也赶紧劝他低调点,不然“久之即祸及身矣。”周勃这才慢慢冷静下来。】

【这时,刘恒的腹黑就体现出来了。他打压周勃没有用什么阴毒伎俩,那有损他仁君圣主的形象。刘恒这辈子做事,奉行的准则就是“看似光明正大的把自己想做的事情都做了。”

周勃是军队出身的将军,让他来当丞相处理国事,那肯定是有疏漏的,所以刘恒也不用耍什么花招,就逮着周勃光明正大的问就行了。经常几句话就把周勃给问蒙了,再加上有陈平在一旁当陪衬。很快啊,周勃就开始怀疑人生,然后非常识时务的自己请辞这个

百官之首了。】

朝堂上,刘恒正襟高坐在上首,大臣们分列在两旁下首,一起探讨国政,治理国策。

刘恒神情严肃,问一旁的右丞相周勃:全国一年中判决的案件有多少?”

周勃愣了一下,他哪里知道这些详细的数据?只能谢罪说:“不知道。”

刘恒笑了笑,又接着问:“那全国一年中钱粮的开支收入有多少?”

周勃:……汗流浃背了家人们。

别问了,这些东西他都不知道。

刘恒心里有点想笑,但是面上一点都不显露,而是叹了一口气,转头去问陈平。

陈平多鸡贼的人呐,他立马说:“陛下问的这些,都有主管的人,他们可以回答。”

“主管的人都是谁?”

陈平依旧不慌不忙:“陛下若问判决案件的情况,可询问廷尉;问钱粮收支的情况,可询问治粟内史。”

好好好,这么玩是吧。

刘恒有些语气不善:“如果各自有主管的人,那你这个左丞相平时都管些什么事?”

“陛下不嫌臣资质鲁钝,让臣担任宰相。臣实在诚惶诚恐!”陈平立马演了起来,“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刘恒听了之后,假装不经意的瞟了周勃一眼,称赞陈平道:“爱卿说得对!”

周勃:……点我呢是吧?

退朝之后,周勃老大不乐意,就埋怨陈平说:“你平时怎么不教教我这些话!”

咱们兄弟这出生入死的关系,你还跟我来一套,让我在陛下面前下不来台是吧!

陈平在心里翻了个白眼,心想:你真是个夯货。

他哈哈一笑,道:“兄弟,你身为百官之首,连丞相的职责都不知道吗?倘若陛下下次问起长安城中盗贼的数目,您也要勉强凑数来对答吗?”

然后快步离去。

“你……”

…………

周勃和陈平相对无言,半晌周勃才咬着牙说道:“我之前约了郦商,一起来揍你,但是没找到人,一会儿我就叫他来。”

【周勃脸皮再厚,也受不了三番五次的被这么搞,所以他回到了自己应该在的位置。陈平又做上了百官之首的位置。

不过天有不测风云,陈平干了一年就去世了。而这时候才刘恒才刚刚当了两年皇帝,虽然位子坐稳了,但还没有跟功臣集团对抗的实力。

还记得我们前面说过的,吕后死后功臣集团为什么心生不满么?

因为吕后的遗诏让吕产当独相,把行政议政权从功臣集团手里彻底夺走了。有前车之鉴,刘恒自然不会再犯这种错误,所以无奈之下,他又把周勃请回来,让他当这个右丞相,来安抚那些功臣遗老们。】

【但是,很快刘恒想出了新的对策。

汉文帝二年十月,刘恒下达了“列侯之国令”。】

萧何一下子反应过来这条命令代表的含义,他深吸了两口气,摇着头无奈的对曹参道:“四皇子当真了得,此计一出,我等大势去矣。”

现在,他更害怕的是,陛下会提前下达这条诏令。

【之国,就是就国、就藩的意思。汉代的爵位都是实封,不仅诸侯王,列侯也都是有实打实的封国的。比如周勃是“绛侯”,因为他的封地就在绛县,绛县就是他的侯国。跟诸侯王一样,他在绛县也有自己的府邸、行政官吏和护卫军队,只是规格低很多,取决于各自封爵的食邑是多少。

但实际上,列侯们基本都聚集在长安,没有去之国。因为他们的封地和食邑,相比诸侯王来说太小了。诸侯王的封地再小也至少有一个郡的大小,列侯们基本都是县,回去了生活质量差不说,还远离了政治中心,没办法抱团形成能量。

还不如一边享受封地的赋税,一边在长安逍遥。而且这些功臣之间互相联姻,二代,甚至三代混在一起,同气连枝,形成了非常大的利益共同体,谁也不想放弃。】

【可刘恒要的就是打散他们,让他们不能聚集在长安搞事。所以他的诏书中说的很冠冕堂皇:“朕听说上古诸侯建国千余,各守其地,按时进贡,秩序井然。现在列侯们大多居住在长安,尤其那些封地远的,官吏士卒运输赋税到长安很辛苦,封地的百姓也得不到教化。所以除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