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踏雪无痕>其他类型>剧透子嗣六维图,老爹们坐不住了> 第七十九章 一战擒二王!窦建德真的很无能?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九章 一战擒二王!窦建德真的很无能?(1 / 3)

【一战擒二王,威震天下,被后世传颂,但是仍有不少网友指出不能李世民只是运气好而已。

一是王世充内部虚弱,很容易被打败。

二是在窦建德赶到前,郑州司马就送上了虎牢关。

三是各路兵马前来支援,保卫洛阳,解除了李世民的后顾之忧。

四是虎牢关本就是险关。

五是窦建德能力不行,军队实力弱。】

【第一点,《资治通鉴》对洛阳一战的描述更详细。城中王世充的防御十分严密,大炮可以射五十斤重的石头,投出二百步远,有八个弓的弩,箭杆像车辐,箭镞如同臣斧,可以射五百步远。李世民四面攻城,昼夜不停,十几天未能攻克。城中先后有十三个人想以城倒戈应唐,均没有来得及发动就被杀死。

虽然有可能是司马光提升了王世充的战斗力,但是也反映了洛阳城守备的实力。

《旧唐书》记载得没有那么夸张,但是唐军一样攻不进去,因为杨广修建洛阳为东都,城高墙坚。

各有各的说法,但是无论哪种记载,以包围洛阳的时间来看,王世充坚守了很长时间,直到窦建德被俘才投降。就算君臣离心,他也守了很久。】

【第二、第三和第四点是从《旧唐书》上来的,除了李建成和平阳公主,南方杜伏威等人前来帮助李唐。王世充不敢再出战,只是环城自守,等待窦建德救援。伪郑州司马沈悦以虎牢关来投降。

虎牢关在洛阳以东,是进入洛阳的关隘,先前已经讲过了,东方进入西方,必须攻克虎牢关。

可得到虎牢关就一定能守住吗?

窦建德率兵十余万来救援。

且身后还有洛阳城,

萧瑀、屈突通、封德彝都因为担心腹背受敌,请求退师看清形势。

李世民不允,认为必须一鼓作气打败王世充,于是留屈突通辅助齐王李元吉以包围王世充,李世民亲自率领骑兵三千五百人奔赴武牢。

窦建德一路南下,兵威强盛,接连攻克荥阳、阳翟等县,水陆并进,用船运粮,向西溯黄河而上。

王世充的弟弟王世与窦建德会合,共十几万人,号称有三十万,并派人和王世充互通消息。

且不算到底有没有三千多人那么少,再给李世民五万人,敌人是三十万,如此勇气,是很令人佩服的。

虽然《三国志》中无记载虎牢关,但是十八路诸侯会盟进攻董卓的战役发生在洛阳以东。

董卓手下有华雄、吕布,还有西凉骑兵,但也被诸侯打败,不得不离开洛阳。

尽管虎牢关是险关,但也不是不能攻破,尤其是在数十万大军逼近的情况下。】

曹操道:“主帅亲自领兵,士气高昂,李世民像我当年一样,怕输还打什么仗?难道要等袁绍堵到家门口?王世充昏庸无能,若是郭嘉在李唐,也能给李渊提出十胜十败。”

刘邦之前一直支持李世民一口气吃掉对手的打法,可现在却很紧张,他叹气道:“三千五百人阻击窦建德?如果敌人比你更勇猛怎么办?这样都能打赢,如果不是史官乱写,他和项羽一样猛了。”

袁绍无奈道:“仙人言官渡一战我未亲自带兵出击,如今看来,确实应该像当年界桥一样亲自冲锋,而不是坐稳后方,窦建德走的是我想走的路,这也是为何他输的原因吧。”

老年李世民在宫中看着光幕,满眼都是当年大战虎牢时的样子,笑道:“窦建德过不了并州,我又守虎牢,他远道而来如何强攻?

我李唐又不和他有仇,他的将士都不希望帮助将要灭亡的王世充,如果他们强攻不行,很快就会士气低迷。

窦建德先前同王世充不合,如今来救,想到了唇亡齿寒的道理,说明他们自认为不如我们。

看似敌人强大,实则内部空虚,为何不打?”

……

【至于第五点内容,为何言窦建德能力不行,且兵弱呢?

结合《资治通鉴》和新旧唐书的李世民和窦建德的决战来看。

李世民在黄河北岸留下一千多匹马,在黄河边放牧以引诱窦建德。

窦建德出击。

唐军诸将都十分惊慌,李世民认为窦建德从山东起兵,还没有碰见过强大的对手,如今身涉险境却很骄傲,没有纪律,逼近城池排列战阵,轻视傲慢,列阵时间一长士卒饥饿,势必就会自动撤退。

窦建德果然轻视唐军,派三百骑兵涉过汜水,被李世民击退。

一直攻不进关,李世民又不派大军决战,从早晨到中午,窦建德的士卒们饥饿疲惫,都坐了下来,又争着喝水,迟疑着想撤退。

李世民再次试探。

他令宇文士及率骑兵经过窦建德军阵西边向南奔驰。

见唐军来,窦建德军非但没有进攻,而是后退。

唐军骑兵突然降临,窦建德的士兵和臣子立刻逃跑。

窦建德召骑兵抵御唐军,因朝臣阻隔骑兵过不去,窦建德挥手令朝臣退下,这一进一退之际,唐军已到阵前,窦建德只能后撤。

李道玄、史大奈、程知节、秦叔宝、宇文歆等猛将冲入敌阵,从阵后而出,窦建额军迅速崩溃,唐军追出三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