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踏雪无痕>历史军事>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第223章 俘虏表现,免除劳役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3章 俘虏表现,免除劳役(1 / 2)

刘升询问赫连岳用谁攻打谷城,一是提醒赫连岳担当方面之主将时,不要凡事亲力亲为,要懂得将事情交给其他将领。

二是看赫连岳在识人、用人方面如何——若大将不了解其他将领的能力,不会用人,也是难以担当方面之任的。

张遨曾随杨和庆攻打信阳州等多个州县,任第七旅指挥后,又领兵攻下桐柏。

毛诚国却是从未有独自领兵攻打城池的经验。

两相比较,显然张遨更适合做攻取谷城的人选。

因此,听赫连岳说完,刘升微笑着点头,“那便由张遨领兵攻取谷城吧——取了谷城后,就地驻扎。待时机合适,再出兵取光化、均州。”

“遵命!”张遨先是应了,随即迟疑道:“大帅,若再取光化、均州,会不会兵力不足?”

刘升一笑,“所以要等时机合适嘛——此战之后,我崋部将继续扩军,那时兵力便足够了。”

听闻不久将再次扩军,三人都露出激动之色。

赫连岳又问:“大帅,枣阳什么时候攻取?”

“扩军之后让毛诚国取枣阳。你以镇守襄阳为主,可对宜城、南漳多做些功课,争取扩军后能一举拿下整个襄阳府。”

“遵命!”

随即刘升又跟几人商议了一些其他方面的军事问题。

如从汝宁、南阳带来的民勇营中抽调兵员,就地组建襄阳警备团;用归顺的襄阳乡兵及二月份编练的襄阳民勇组建更多的民勇营,等等。

···

六月十八,刘升率领亲卫军回到了新野。

二旅指挥文宥、军政员王大路及第三团指挥温东兵等团级将领立即前来觐见。

“参见大帅!”

“诸位过去几日辛苦了。那些明军俘虏可还安分?”

文宥等人过去几日确实紧张兮兮,甚至有些提心吊胆。

若不算归顺的新野乡兵,崋部在新野其实只有一個旅部、半个团及八个民勇营。

以一万来人看守六七万俘虏,简直就跟坐火药桶上一样刺激。

想到那些明军俘虏,文宥神色微微古怪,但还是答道:“回禀大帅,明军俘虏中除了部分家丁、骑兵出身的,大多安分得很。

尤其是那些地方乡兵、民夫出身的,大约是因为在明军中待遇太差,对我们的管理颇为配合。

目前,我们已经尝试着让军政员在这部分俘虏中先展开诉苦、谈心等活动,效果很不错。”

“看来诸位做得确实不错。”刘升满意点头,随即又问:“出自李、罗二部的俘虏表现如何?”

文宥道:“除少数开小差想逃跑的,绝大多数都很老实,让干啥就干啥。”

“既如此,便从这三四万人中先挑选六千兵员,再从汝宁民勇营挑选部分兵员及军官做骨干,由你们第二旅选人出任团级将领,组建新野警备团、南阳警备团!

李罗二人竟还盘踞在南阳,搜刮钱粮,掳掠人口,属实可恶!

如此情况,我们也唯有做出变通,腾出兵马,才能尽快收取南阳!”

“遵命!”

早上天蒙蒙亮,于红鱼就在铜哨声中起来了。

跟大队的人一起洗漱后,喝了一海碗带着油星、咸味儿的小米粥,就带队去工地。

他们这一片田地里的沟渠早已经修好,如今都在修建堰塘水库。

眼见六月下旬都要过了,老天爷依旧不下雨,听说白河水位降得只能走小渔船了。唐白河水位要高些,却也没好哪里去。

于红鱼只希望他们如今修建的这些沟渠、堰塘能在明年起到大用。

就像陈军政员说的,今后几年新野再遇到旱灾,他们挖的这些沟渠、堰塘所存的水便能灌溉不少田地,救活许多庄稼。

他平时也是用这些话鼓励大队里其他俘虏的。

但他心里觉得,大伙儿愿意听从崋部安排老实干活儿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崋部把他们当人,管他们的吃喝。

虽说如今一天只有三大碗小米粥,见不着干的,也时常会饿,但总比那些在大旱中饿死的百姓强多了。

便是比那些明军俘虏也强——听说明军俘虏每天只有两碗清粥,还不带油星儿。

大伙儿每次念叨起这个,就觉得他们跟崋部更亲近,毕竟都是义军出身嘛。

于是干活儿也就更用心了,很少给监管他们的崋部义军添麻烦。

另外,各大队、各小队之间的比赛也起到一定作用。

干活儿好又多的队伍,当晚伙食都有所提高,有时候是一大锅马杂碎,还有时候是骨头汤,或者杂粮饼子。

像他这样带队的大队长、小队长,更是能得到陈军政员亲自颁发的毛巾、木盆、豆酱等物品做奖励,既得实惠又有面子,心里美滋滋的。

因为天气太过炎热,俘虏们从早上刚亮干到午时前(上午11点前),就会听到铜钟声,收队回去吃午饭。

之后休息到下午申时初,才会出去干活,天黑前回来。

午饭后,只睡半个时辰的觉,陈军政就会过来,教他们识字、算数,给他们讲故事,或是找一些人谈心。

如今他这一营的俘虏,几乎都把陈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