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踏雪无痕>历史军事>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第370章 蜀中名将,成都大捷!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70章 蜀中名将,成都大捷!(1 / 2)

第370章 蜀中名将,成都大捷!

曾英,字彦侯,本福建莆田人,因父亲到成都做官,遂在成都安家。

他身高八尺,留着一副寸许美髯,剑眉朗目,体型彪壮,看似二三十岁,实际却是天启元年(1621年)生人,今年只有二十三岁。

说起来,他也勉强算是出身官宦之家,然自幼偏爱舞刀弄枪,甚至在家乡时还曾随莆田少林武僧学过武。

他性格豪爽,喜欢救人之急,因此虽然得了秀才功名,可往来结交的却多少些江湖人士,或者说绿林“好汉”。

当然,他并非天生反骨,心中也是有些许对大明朝的忠贞。

所以最初讯风卫找到他时,他本是想直接将对方拿住,交给成都官府处置的。

但正因为有江湖人的习气,他既佩服对方敢于在成都亮明身份的胆气,又对兴崋王专门派人邀请他加入崋部之事感到好奇。

须知,当时他只是个秀才,文才一般,在成都年轻士子当中并没有什么名气。

至于在江湖上的名气,也仅局限于成都府及左近。

因此他实在不知,他的名字是如何传到兴崋王耳中的,甚至让兴崋王专门派人来成都邀请他加入崋部。

他自然万万想不到,刘升是从后世得知他名字的。

此时的曾英确实籍籍无名,但在崇祯十七年张献忠入川后,他却因屡次击败张献忠的军队,名震川东,成为与犍为杨展、黎州曹勋并称的蜀中名将,且名气犹在二人之上。

可惜后来在阻止大西军退往重庆的战役中,因轻敌以及冲锋在先的习惯,在船头中箭,跌落水中身亡,年仅二十六岁。

不然后来多半也会成为蜀中抗清名将。

讯风卫只是奉命邀请曾英,并不知道其后世事迹,自然也不会说,却将崋军的行事作风都告诉了曾英,并邀请曾英前往湖广一观究竟。

闲来无事,曾英还真跑去湖广一趟。并非是由讯风卫带领,而是独自前去的。

他发现崋军果然军纪严明,对良善百姓秋毫无犯,甚至做了不少惠及百姓的好事,比大明朝更像一个合格的朝廷。

曾英是个果决之人,回到成都后,当即联系到讯风卫,表示愿意加入崋部。

之后几个月,他便邀请意气相投的好汉,一起操练,也不告诉这些人要做什么。

待崋军兵临城下,他才告诉这些汉子,他已加入大崋。

如今成都情势明朗,多半守不住,这些汉子即便不讲义气,可只要不是愚忠大明的,自会随他做内应。

事实果如他所料,又或者是因为过去几个月崋军的好名声已在成都传开,这些汉子都愿意追随他,当崋军的内应。

此时,一行人气势汹汹地出现在街头,立马引起了巡街衙役的注意。

刚看到曾英出来时,衙役本要过来呵斥、询问,顺带勒索好处。

待瞧见曾英身后冒出一个又一个的大汉,皆手提大刀,气势汹汹,这队衙役顿时怂了。

多数人直接以最快的速度溜了。

稍微负责点的,也只是边跑边喊,“有贼人作乱!快来人啊!”

“别理这些衙役,随我直取东门。崋军也聚集了一票人手,将随我们一起攻打东门!”

曾英等人出来的院子离东门不远,很快就来到东门附近,中间并没有受到任何阻拦。

几乎是同时,果然有另一波人出现,足有两百多人,正是潜入城中的胜捷卫。

刘升当初训练胜捷卫,就是为了山地战、城市巷战,将胜捷卫向后世特种兵方向训练。

虽然胜捷卫属亲卫军,他如今坐镇南京,几乎不再参与前线战役,却并没有让胜捷卫都留在南京戍卫,而是派出部分前往杨和庆、赫连岳等人军中,专门潜入城中做内应,协助大军破城。

此番潜入成都的胜捷卫并不多,只有两百多人,但却带了不少手榴弹进来,从内部夺取城门已然足够。

负责守城的刘镇蕃等明军将领,见崋军冲锋,携带飞桥、云梯等准备攀城,立马召集原本留在城墙附近的乡兵、乡勇、民壮上城墙来协助防守。

但在东门处仍留了一千明军。

这一千明军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三百多营兵,而是六七百乡兵。这么多人,按理讲守住城门片刻不成问题,介时应会有其他兵马来援。

结果在胜捷卫手榴弹的轰击下,乡兵最先溃逃,待曾英带着一百多汉子杀进来,剩余营兵也坚持不住了,跟着仓皇逃走。

就这样,曾英配合胜捷卫,轻而易举地夺去了东城门。

“有内应打开了东城门,崋军攻入城中了!”

廖大亨因为怕死,虽然被刘之渤拉着待在城墙上,却只敢缩在城门楼后——这里箭矢、枪弹打不到,城门楼不塌,炮弹也打不到,大概是城上最安全的地方了。

突然听闻城破,崋军攻入了城中,廖大亨人都蒙了。

他都还没派人跟崋军谈投诚的事呢,怎么成都城就破了?

这让他怎么将成都乃至四川卖个好价钱?

在廖大亨呆愣之际,陈士奇、刘之渤却是冒险在城头鼓舞士气,乃至迎战蹬城的崋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