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踏雪无痕>历史军事>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第417章 入主京师(二)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17章 入主京师(二)(1 / 2)

明代北京城经过两百多年的修建,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巨城。

虽然其名义上分为外城、内城、皇城三部份,可总体布局上却是南北两城——外城在南,内城在北,皇城则在内城里。

而人们常说的紫禁城,则指的是宫城,还在皇城之内,也即是后世的故宫。

刘升带着侍卫团、亲卫军经过正阳门不久,就来到了皇城前。

随彭有义先行进入京师的胜捷卫两个旅今日各有任务——郭浩所领第二旅负责排查从外城永定门到皇城前这一路上的安全隐患,及外围护卫工作;王宽所领第三旅则负责皇城的安全隐患排查及巡防事务。

职务所需,今日王宽便没有随彭有义等将领到永定门迎接刘升,此时方至御前见驾。

“末将参见陛下!”

刘升微微点头,示意王宽起身,问:“皇城内情形如何?”

王宽闻言苦笑,“之前顺军离开时,便烧了宫城内好几座宫殿,抢走、毁坏了不少东西;清虏撤走时虽不知为何没再放一把火,却将剩余东西抢得更干净。”

说到这里,王宽便不知该如何说下去了。

刘升不再多问,让虎贲卫的一个旅和胜捷卫第二旅交接防务,然后便率领其余人步入皇城,向紫禁城走去。

北京的皇城是依地势而建,大概形貌与后世相差并不大。

至于紫禁城,则是仿照南京紫禁城所见,只是先后经顺军、清虏的破坏与抢掠,如今里面的情形看起来连废弃已久的南京紫禁城都不如了。

刘升又没想学李自成在北京紫禁城再登基一遍,于是随便转了转,便入住保存相对完整的武英殿,也即是传闻中崇祯喜欢接见臣子的地方。

虽说京师景象凄惨,但欲安京师,大崋首先还是得完全将清虏赶出关去,甚至是夺回山海关等长城重要关塞,以保证北直隶的安全。

于是确定入住武英殿后,刘升便将生活上的杂事交给了从南京带来的宦官、宫女团体,他则召集诸将在武英殿正殿开会。

沈万登、袁时中所领的三个旅尚在赶来京师的路上,故与会的只有常备军第二师的师、旅级将领,以及亲卫军的旅级将领,然后便是随行的一些军务院官员(将领)。

待侍卫将地图在屏风上挂好,刘升便开门见山地说起来。

“根据讯风卫密报,清虏在京师的最后一支约莫三万多人的部队,是在十二月十四撤离的,走的是顺义、怀柔、密云、古北口这条近路。

因此,虽然清虏抢掠了不少钱粮、牲口、百姓,但他们可不会体恤抢掠的百姓放缓行军速度,而今多半已撤出关去了。”

从北京城到古北口的距离还没北京到天津的距离远,冬季严寒,路面冻结,反倒利于多马的清虏行军、赶车。

今日是十二月十八,清虏速度快点,确实有可能已出关了。

其实早在彭有义将要进入京师前,刘升就考虑过要不要派骁骑卫去追击、骚扰清虏撤离的部队,迟滞其撤离速度。

综合考虑后,最终放弃了这一冒险决定。

那么崋军如今在北直隶面对的军事情况如何呢?

刘升打开激光笔,指向地图上宣府、顺天府、永平等地方,接着道:“虽然顺天府的清虏大部队多半已退出关,但永平、宣府及延庆州、保安州等地的城池,此前或是降顺、或是降虏,又或是死忠大明的,若不能传檄而定,便需要派兵前往讨伐了。

不过在此之前,朕还是决定先派遣几只部队,前去夺取几处重要关塞,如永平府的山海关、密云古北口、延庆居庸关等···”

随着这场军事会议召开,刘升在北直隶的下一步军事行动,或者说军事布置,也变得清晰起来。

目前刘升手中能用的有常备军六个旅、亲卫军五个旅,以及一个侍卫团。

至于张福臻、李化熙、周遇吉等前明降臣带来的降卒,以及其他降卒和投崋的地方乡兵、乡勇等部队,都需要整编,并经过一定训练后,才能用得上——目前至多让他们守好原来所据有的底盘。

所以,对于出于崋、顺、清三方交界之处的宣府,刘升暂时并没有想法,或者说难以顾及。

一是兵力不足,二是路程太远,酷寒之下,粮草运输会是个大问题。在没有整顿好后方(北直隶)民政事务时,这个问题很难解决。

此次会议之后,彭有义依旧挂镇北将军印,率领第四旅,也即是第二师师部,前往夺取并镇守延庆州。

延庆州的永宁县、四海所、居庸关(原大明延庆卫),皆为第四旅防区。

同时张鑫领第五旅夺取并镇守密云,周边的原大明潮河所、密云后卫(古北口)、黑峪、渤海所、密云县皆为第五旅防区。

屈晓峰则领第六旅夺取兵镇守保安州,防区还包括宣府最南边的怀来卫城、镇边城。

后两者其实原本都是大明卫所,只不过经过两百多年的经营,演变为城池。

至于保安州最西边的美峪所,或者说美峪关,目前多半还在顺军手中,距离较远,又多山路,刘升并不急着去取。

沈万登、袁时中虽然还没来,却也在这次军事会议上,被刘升安排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