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踏雪无痕>历史军事>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第599章 陈完:快来打我啊?再不打我我就完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99章 陈完:快来打我啊?再不打我我就完(1 / 2)

兵法有言,孤城不守。

因此,陈完虽然定下以守待攻的战略,却并非是集重兵于汝阳,死守汝阳这一座城池,而是要守住汝宁府的各处要地。

话说回来,若他直接放弃其他城池、要津,跟朝廷、嘉华皇帝那边也没法交待。

所以,汝宁府的各处城池能守的肯定是要尽量守住,尤其是汝阳周边的城池、要地。

真阳在汝阳之南,阳阜在汝阳正东,乃是一座繁华的镇子,或者说小城,都算是汝阳屏障,自是不容有失。

然而出乎陈完意料的是,崋军并没有趁胜进取真阳、阳阜等地,而是守着攻占的新蔡、沈丘镇、固城三处要地,一连数日都没什么动静。

汝阳城外,左督师大帐内。

陈完正盯着桌案上的军事舆图,皱眉苦思。

一旁还有几位幕僚、参军等军中文职在帮忙参谋。

“这崋贼下了新蔡、沈丘、固城之后就不动了,究竟打得什么主意?”

“这谁晓得?我们对崋贼了解太少了。别说那刘升麾下各个贼将,便是刘升其人,我们也所知寥寥。”

“这些人据说都来自海外,为唐末遁入海外避难的遗民,并非我大楚人物,想得知他们的根底本就困难。”

“···”

听着身边人的议论,陈完只觉得更加忧愁、烦躁。

这场大战从一开始就没按照他预想的去进行,眼下越来越有失控的架势。若真到了那一步,即便是他,也回天乏力。

这时,一位幕僚道:“督师,崋贼裹足不前,会不会因为粮草不济?毕竟胶东之前旱灾,淮北也并非粮草充裕之地。崋贼此番怕不是聚集了十万兵马,粮草不济是很有可能的。”

“确实有此可能。”陈完点头,随即一叹,“可即便真是这样,我们又能如何?守城尚且守不住,难不成要派兵去反攻颍州府?”

这幕僚忧虑道:“可是朝廷拨给我们的钱粮也不充足啊,如今边军加上地方兵马十几万猬集于汝宁,若这么拖下去,怕是先垮的会是我们。”

陈完眉头皱得更深了。

随即道:“我大楚地域广大,朝廷挤一挤,总是还能筹集一些钱粮的,此事用不着我们操心。我们所要考虑的,是赢得这场大战。”

“学生明白了。”

接着,陈完继续盯着舆图苦思,似乎能从这幅舆图上看出打败崋军的方法一般。

没多久,帐外护卫进来禀报,“督师,朝廷派来了两位钦差。”

两位钦差?

不用护卫多说,陈完及帐内他的幕僚们就明白怎么回事了。

定然是皇帝和内阁同时派了人来。

怕是新蔡、沈丘、固城失守的消息传回襄京,上面派人来问责的。

当即,陈完便稍稍整理仪容,道:“把钦差请进来吧。算了,我还是亲自到帐外迎接。”

陈完如今掌握一二十万楚军,身为大楚兵部尚书,加封太子太保,几乎算是位极人臣了。

虽然在大楚的制度下,他不太可能造反,但却得防着皇帝多心。所以,一些礼节性的问题必须注意,不然让小人在皇帝那里告一状,问题可能会比丢了新蔡更严重。

出得帐外没多远,陈完就见到了朝廷派来的钦差。

果然是一位都察院的御史,以及一位宫中的太监。

“陈完接旨!”太监先开口了。

陈完当即按照军中礼仪领旨。

并非是正式旨意,算是一份中旨,所以是以嘉华皇帝口吻写的,言语随意,可对陈完的不满之意却十分明显。

“大司马,朕()

当初委卿左督师之职时,卿承诺至少可保汝宁府不失。可如今大战方起,便先丢了新蔡、沈丘、固城三处要地,是何缘故?”

“朝廷所予兵马不多乎?国家筹措钱粮不足乎?大司马权力不大乎?今大楚兴亡尽系于卿手,望卿务必尽力,不负于朕···”

待到太监念完圣旨,大帐前一起听旨的文职、将领都噤若寒蝉。

陈完即便养气功夫好,此时也额头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从这封中旨可以看出,嘉华皇帝对丢了新蔡三地之事,真的很不满,甚至怀疑起他来。

虽然陈完并不觉得朝廷给予他的兵马钱粮真的充足,但却没法说。因为就大楚眼下光景而言,朝廷调集这么多兵马、钱粮,确实算是尽力了。

随后,都察院御史则带来了内阁的催战文函。

因为当初陈完定下于汝阳与崋军决战的计策,便是速战速决,好节省钱粮。

可如今不仅没有破崋军,反而丢失三处要地,一副战事要迁延日久的样子,朝中负责后勤的各部可是担心得很。

不论是嘉华皇帝的中旨,还是内阁的催战文函,都让陈完压力大增。

可是,要主动进攻崋军所据城池,他真的没多少获胜把握。

这一刻,陈完恨不得当面大骂刘升几句:你之前不是气势汹汹地要打汝宁吗?快过来打啊?磨叽个甚?!

···

颍川。

大崋皇帝临时行宫内府衙,刘升正在跟刘瑜及亲卫军的几个参谋分说着这场大战的局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