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踏雪无痕>女生耽美>我穿越了,开局两亩田一条狗> 第4章 水田改旱 乱世存粮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章 水田改旱 乱世存粮(1 / 1)

一转眼又到了七月底,是了开学季,杜辰宇也过半岁,能够在人前走动了,敢在人前叫爹爹、娘亲,懂事的模样,也得到周围邻里的“神童”称号,但是其他的本领还是没有显露,只是比一般孩童聪明伶俐。

由于父亲到处宣传临水村学堂降低学费标准,所有庶民、商人和佃户孩子只要给余保长和老师总计做6个日工,午饭自费,就能上学一年,开学前几天很多人都来他们家拜访,并送上一点特产,所以杜辰宇的生活水平一下就提高了很多,虽然大家都不富裕,但是一点不值钱小吃还是有的,在开学时候,父亲说额外招收20多个学生,大的有13-14岁,小的有5、6岁,都安排学堂外间敞篷房子里,学习认字。

杜辰宇算了一下,今年他们家要增加至少60个日工,能多种至少10亩地,但是,他家哪里来这么多地了,这个问题这几一直困扰又着杜辰宇,租余跃东的,租金又太贵,很不划算,他问过父亲怎么办,父亲说直接租别人家的。

暂时不考虑这个问题,目前还是要计划在秋收时候过后购买粮食,这是大事,看着水田的里的稻谷已经逐渐变黄,杜辰宇叫爷爷,把水田里的水全部放,今年计划水田改旱,冬季种小麦,本来南方一年两季是基本种植方式,但是在很多地区都是为了保冬水,冬天水田空着,仅仅满天灌水,什么都种,记得直到改革开放后的90十年代,才在国家大力推广下,大多数水田才实现水田改旱,实现两季收获。

杜辰宇每天依然坚持看书两小时,并增加运动量,营养的改善,到七月底时候已经能走4、500米了,有时还用毛笔练习写字,毕竟前世的书法基础还是不错。

七月过后就是八月,杜辰宇始终记得辛亥革命爆发于公历10月10日,农历好像是中秋节以后,但是目前手里没有公历历书,不能对照,所以不能确定具体哪一天爆发武昌起义。

在月底父亲就把两头成年山羊卖给一位行走的商贩,买了9两碎银,把过年吃肉的肥猪卖给附近一家大户杨守财家,他们家住他家南边不远处,家里有水旱地几十亩,家庭殷实,杨家年底计划儿子成亲,所以买了他家肥猪,卖了7两碎银,爷爷还把给他爸和二叔存的娶媳妇的钱拿了出来有碎银和大洋价值15两,父亲自己还有22来个大洋,看着还是不不够50担粮食价钱。

八月初,父亲去了余跃东家一次,回来私下给他说:“我说计划做一点生意,缺钱,就把家里地契抵押给余跃东,他很乐意,爽快的抵押了10两银子,利息一月2两”。共计筹集90来个大洋。

八月初十,一大早起来,父亲休学3天,他带着胡老四去了舞英堡乡场上准备购买粮食事宜。本来他也想去,但是考虑带他不方便,至少60华里山路,单趟都要两个多时辰

第二天天快黑他们才回来了,杜辰宇在路口等他们,父亲带回来一些布和盐巴日常用品,还有报纸。

晚饭后,在院子里给父亲详细讲了这两天购买粮食事宜,昨天他们去了集市,在街头李大夫家医药铺,后院租了一间房子,李大夫本身就是隔壁后山柯家坝的人,5年前,还到我们学堂学习识字一段时间,我也算是他的半个老师,所以去了,他也很热情,招呼我们吃饭,去年他父亲生病,媳妇带个孩子回去照顾老头子,门市后几间屋,愿意空出来租给我们两间,今天上午收拾了一下物资,把顶棚重新加了一些草料,防止漏雨。

报纸收集是杜辰宇特意给父亲说了几次,交代他去集市一定帮忙收集留意。他说这是他委托李大夫帮忙收集的,因为最近官府对一些报纸管制的更加严格,专区能买报的地方都不多了,所以收集也是比较难,他看了一下有《蜀学报》、《中医杂志》,《四川官报》还有几份残缺的的,他坐在路边的石头上看,首先仔细的对照了《四川官报》上的日期,这是农历六月初九发行的,上面记载的西历1911年8月4日,他立即在地上计算了今天公历时间。父亲看到很奇怪问道:

“你在算什么”?

“算今天的公历时间”,杜辰宇回答。

“什么是公历”?父亲继续问道。

杜辰宇抬起头,有点疑惑,然后想到,现在公历还没有普及,都叫“西历或者叫洋历”。

“就是西历,洋人用日期记录方式”,杜辰宇想了一下回答道。

“这个我知道,现在城市里很多年轻人,有的是在采用西历记时间”,父亲解释说。

算了一会儿,脑袋有点混乱,没整清楚,有点困,小孩子用脑不能太久,然后就与父亲聊了一些其他事情。

晚饭后他对父亲说:“爹,你明天去余保长那里求情一下,就说娃儿在家饿的太廋,营养不良,老爷子想在河里钓鱼,以后请求关照一下,钓鱼一半交税也一定交。”

说完杜辰宇就让娘亲在外面找几根干竹子,点大火照亮,他要看报纸。娘在外面抹黑带进来两根竹子放火堆里烧,然后继续收拾碗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