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踏雪无痕>历史军事>十国江山风月> 第381章 如朕亲临,都督中外诸军事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81章 如朕亲临,都督中外诸军事(1 / 2)

“好。”

对于柴荣的这一主张,郭威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礼部,即刻选一位使者,备上厚礼前往太原,务必说服刘崇出兵进攻大明镇或永安镇,至少保证刘崇不敢轻举妄动。”

“另外,把刘赟送去太原。”

“遵旨!”

郭威这么做,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一旦郭威跟杨骁大战于中原之际,刘崇突然背刺,发兵南下的话,适才建立的大周,岂非是岌岌可危了吗?

跟杨骁干一仗,郭威都没有必胜的把握,倘若再加上一个刘崇,他郭威就是遭遇“四面楚歌”的处境了。

“平卢、天平、泰宁三镇起兵作乱。诸卿,依你们看,朝廷当何为?”

郭威皱起了眉头,认为当务之急,还是尽快解决山东三镇起兵的事情。

没办法,符彦卿、高行周联手,就相当于一个刘崇,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军事力量可能更强一些。

郭威怎能不为之忧虑?

更何况现在还加上了一個慕容彦超?

泰宁军只有一个兖州,成不了气候。

天平军则是坐拥郓、曹、濮三州之地,距离开封很近。

至于符彦卿的平卢军地盘更大。

有青州、登州、密州、莱州、沂州、棣州、淄州,整整七个州。

而今天平、平卢、泰宁三镇,有州十一个,拥兵超过了八万,经过一番招兵买马之后,兵马数量那是只多不少的。

跟郭威的后周朝廷,都有分庭抗礼的能力了。

“父皇,儿臣认为,对山东的三镇之乱,朝廷应该立即出兵镇压。”

柴荣正色道:“而今周秦两国大战在即,攘外必先安内。”

“三镇之中,以天平军距离京城最近,行军数日,就可兵临城下。”

“朝廷绝不能坐视逆贼马踏中原!”

“这……”

郭威有些迟疑。

这时,枢密使王峻挑了挑眉,颇为不解的站起身看着柴荣,道:“殿下,你此言差矣。”

“山东三镇对朝廷而言,现在的确是如鲠在喉。然,说到底,我大周的劲敌还是杨骁!”

“杨骁而今在关中调兵遣将,囤积粮草辎重,对中原虎视眈眈,随时都有大举进攻的可能。”

“朝廷若发大兵征讨山东三镇,杨骁又趁机进犯,为之奈何?”

这才是郭威最担心的地方。

对他威胁最大的人,莫过于杨骁了。

新生的后周政权,处中原四战之地,群敌环伺,为之奈何?

柴荣没有回复王峻的这番话,而是朝着郭威跪了下来,一脸严峻的神色,道:“父皇,此诚我大周危急存亡之秋也。”

“杨骁虽势大,兵强马壮,我军却仍可凭借虎牢关、轘辕关之险地阻塞,跟秦军对峙。”

“再者,杨骁麾下的三军将士征战日久,必定人困马乏,有所倦怠,而且粮草不济,恐怕支撑不了多久就会偃旗息鼓。”

“儿臣不才,愿率兵屯于虎牢关,跟秦军斡旋到底!”

柴荣,其志可嘉,让郭威倍感欣慰。

郭威坐在龙椅上,思索片刻之后,便道:“郭荣上前听封!”

“儿臣在!”

“自即日起,朕拜你为西面行营都部署,都督中外诸军事,统马步军五万,扼守虎牢关、轘辕关。凡事,你可先斩后奏,所至之处,如朕亲临!”

“诺!”

柴荣慨然领命了。

不得不承认,郭威现在对柴荣是毫无保留的信任了。

郭威称帝后,柴荣就以皇子的身份拜澶州刺史、镇宁军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太原郡侯。

如今,郭威还让柴荣担任西面行营都部署,有了都督中外诸军事的特权,领兵在外,任何事情都能先斩后奏。

这不是妥妥的“假皇帝”吗?

即便是太子储君,古往今来怕是都很少有这种特权的。

郭威也是在将柴荣当做继承人培养,照拂有加。

因为他的儿子之前都被处死了,一个不留。

以郭威的年纪和身子骨,基本上不可能再繁衍子嗣了。

所以,郭威把大周未来的期望,都寄托在了养子柴荣的身上。

即便柴荣跟他郭威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

“朕意,定于下月初一,起马步军二十万,东征平卢、天平、泰宁三镇!”

任命了柴荣为西面行营都部署之后,郭威站了起身,龙袖一甩,发出了这一番振聋发聩的话语。

朝堂上的公卿百官,也都纷纷跪了下来,表示毫无异议。

诸如窦贞固、苏禹珪等大臣都低着头,眼中闪过了一抹复杂的神色。

郭威能打赢这场战事吗?

悬!

郭威的敌人太多了,且不说山东的符彦卿、高行周和慕容彦超,关中还有杨骁,河东有刘崇,外边还有辽国在虎视眈眈。

不说中原、河北诸藩镇的节度使们,即便是朝中的公卿百官,也都泛起了异样的心思。

他们必须要为自己谋划好一条后路。

万一郭威这艘船真的沉了,他们岂能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