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踏雪无痕>历史军事>士兵突击之老特新兵> 第154章 不愧是许三多,犯错都那么另类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4章 不愧是许三多,犯错都那么另类(2 / 3)

哗的,天桥上的学员们学得哇哇的。

至于其他两组学员能不能引以为戒,将吴哲小组所犯的错误铭记于心,不在自己身上重蹈覆辙。

这就是个未知数了!

看和做永远都是对立的,眼睛和手也总是会各玩各的。

吴哲连续吃了几次扣分,感觉自己人都被扣麻了,可训练才刚到一半,他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走。

有了左边房子突袭的经验,突袭右边房子总算是流畅了。

从进入到最后离开,没有人犯错。

“不愧从全军挑出来的兵王,领悟纠错能力还挺快,保持这个节奏下去,三个月内绝对可以完成训练。”成龙暗道。

成龙虽说一直在不停扣分,但心理对学员的表现还是满意的。

吴哲小队清掉两间对开房,前面走廊已经到头了,小队原地掉了个头,往走廊另一头开始清房。

这时候已经开过枪进入交火,代表从潜伏状态转入到了突袭状态。

行动需要更加的谨慎小心。

折返回大门口的路上,吴哲小队的队形还算标准,队员们都是单手持枪,另一只手搭在前人的肩上。

在需要快速进行转移的过程中,互相搭肩组成小火车前进是极佳的方式。

可以有效防止行进速度太快,队员速率不匹配,队伍被拉得太长,失去小队阵型的360度全视野。

走在阵形最前面的抬头兵,即便不用转头往后面去看,也能通过肩膀上的手,清楚知道身后队友的情况。

有助于他根据情况调整前进速度,不用担心有队友会走丢。

这也是CQB的小细节!

吴哲小组一路快速前进,越过刚才进来的大门口继续向前,一路上没有房间,只在三米外有一个左拐角。

过拐角也是一个技术点,成龙也在昨天做了演示。

吴哲小队原地停下来待命,继续保持小队的静音模式,防止被拐角可能的敌人发现小组位置。

丢一颗手雷什么的过来,那可就不太好玩了。

实战中。

只要脑子还正常的人,发现拐角处有敌人出现,自己的枪打不到对方,都会甩一颗手雷过去。

而如果歹徒无法知道准确位置,即便知道隔壁通道已经爆发战斗,也不可能到处乱丢人。

吴哲小队一路悄悄的摸过来,躲在拐角处也是安全的。

歹徒不可能没确认敌人位置,就朝着仅仅只是可能有敌人的地方丢雷。

不说有没有富到那个程度,手雷可以当石头乱扔,歹徒也不可能携带那么多雷,个人的负重是有限的。

至于怎么过建筑的拐角区域,成龙教过两种方式。

一种是以色列的ITCQB,也就是“即刻威胁室内近距离作战”的技术,也可以理解为陈鹤皋抽筋式室内近距离作战。

通过快速探头去看的方式,确认拐角的另一面有没有敌人。

另一种是稳打稳扎的标准CQB。

不确定拐角另一边有没有敌人,就采用规规矩矩的圆规是弧形切角。

到了21世纪还会有新的方式,比如确认百分百拐角有敌人,可以用窥探设备的探头伸出去看,或者用手机摄像头出去录像,然后拿回来再看。

甚至是还有视频拐弯枪,这种奇特脑洞大开的玩意。

连观察带射击一套龙搞定。

这些东西A大队现在都没有,成龙也就没有教给学员们。

许三多作为吴哲小组的突击手,用哪一种方式由他自己来决定,他选择了更稳的圆规弧形切角。

陈鹤皋式的鬼探头,他没有采用。

经过前面的几次切角积累经验,许三多的切角动作越来越熟练了,在拐角处熟练的展开了。

许三多一路小心的切过去,很快看到了敌人的肩膀。

他立马朝肩膀射击,同时继续往外走。

先命中敌人一枪再出来,敌人吃痛会失去瞄准姿态,注意力也会被打散,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危险。

结果被许三多打中肩膀的“歹徒”,突然缩回到了旁边的柜子后面。

在天桥上拉绳子的预备组成员,可以通过绳子来控制靶子的出现和消失,达到随机隐显的作用。

许三多确定打中了敌人一枪,可是敌人并没有被击毙。

这让他没法突过去。

只能持续对靶子消失的位置开火,将敌人压在箱子后面出不来。

由于许三多忘记了CQB四大规则,一路上击毙了两名敌人,子弹耗掉了六发,一直都没有换弹。

弹匣并不是满弹状态,压制了一会就没子弹了。

许三多听到没子弹的咔哒声,在这一步保命意识倒挺强的,立马就缩回墙后,开始换新弹匣。

“停!”

成龙让人害怕的魔音又出现了。

“换弹前没有提醒队友,导致火力压制中断,敌人开始控制火力区,队伍丧失压制优势,扣四分。”

这是严重程度中等偏上的错误,所以成龙扣了四分。

许三多一共就只扣了两次分,可他两次扣的分加起来高达9分,抵得上其他人扣三次甚至四次。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